您所在位置:肠炎 > 肠炎症状 > > 正文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小肠黏膜表现1例

作者:首都医科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宗晔赵海英吴咏冬张澎田

病例资料:

患者女,41岁,因“腹胀、腹泻、全身浮肿2个月”于年8月7日就诊于本院。患者2个月前进食鸡蛋和香蕉后出现腹胀、腹泻,伴全身浮肿。粪便为黄绿色不成形便,无黏液脓血,可见未消化食物。患者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无瘀斑、瘀点。就诊于外院,血生化提示白蛋白明显降低(具体不详),给予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治疗停止后腹胀、腹泻再次出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60mmHg(1mmHg=0.kPa)。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浮肿。

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绝对值0.51×/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13.6%,血分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6%,嗜酸粒细胞21%,淋巴细胞37%,单核细胞3%;血生化示总蛋白29.9g/L,白蛋白17.3g/L,球蛋白12.6g/L,其余指标均无异常;抗核抗体、免疫印迹法未见异常;IgG、IgA、IgE、IgM未见异常;CEA、AFP、CYF、CA19-9、CA等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24h尿蛋白定量未见异常;便找寄生虫卵、便找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肺吸虫抗体均为阴性;骨髓涂片见骨髓嗜酸粒细胞反应性增多;胃镜检查示食管黏膜正常,胃窦四壁可见多处黏膜隆起,表面糜烂,考虑为糜烂性胃炎,取胃窦组织活检示胃黏膜多量嗜酸粒细胞浸润;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小肠重建示左上腹局部空肠肠管管壁略增厚;胶囊内镜检查示空肠黏膜多发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溃疡,上覆白苔,周围黏膜水肿,溃疡间黏膜无明显异常(见图1)。

年8月21日行小肠镜检查,进镜至空肠中下段见空肠黏膜多发浅溃疡,基底黏膜充血水肿(见图2),弹性可,于空肠中段取活检,病理示散在溃疡、多量嗜酸粒细胞浸润。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给予泼尼松20mg治疗3d后,患者腹胀、腹泻好转,1周后复查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降至正常范围。

讨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的胃肠良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多取决于病变累及部位、范围以及程度。Klein等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将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分为三型,即黏膜病变型、肌层病变型以及浆膜病变型,其中黏膜病变型最常见,病变常累及小肠,引起小肠吸收不良、蛋白丢失性肠病,临床表现为反复腹泻、水肿等。本例患者即为此类型。

近年来,随着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技术的发展,医学界对小肠疾病以及累及小肠黏膜的各种病变有了深入认识,然而关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小肠黏膜病变的报道仍较少,多为胃镜和结肠镜下改变的描述,未涉及对小肠黏膜的改变。Endo等报道的1例嗜酸细胞性肠炎患者胶囊内镜下表现为整个小肠散在红斑样黏膜损伤并伴有小肠绒毛减少,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查胶囊内镜示小肠病变全部消失。

本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小肠黏膜表现为病变较弥散,以空肠为主,可见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溃疡,周围黏膜水肿,溃疡间黏膜正常。上述表现需与克罗恩病和小肠淋巴瘤鉴别。克罗恩病胶囊内镜下表现为纵行、条状、阿弗他或裂隙样溃疡,病变多分布于小肠远端,呈多发性、节段性以及不对称性分布,病灶周围肠壁增厚、水肿,各病灶间黏膜正常,可伴有息肉样或鹅卵石样增生或肠腔狭窄。关于小肠淋巴瘤胶囊内镜下表现的报道较少,我们既往病例表现为小肠弥散性溃疡,病变较表浅,覆污秽苔且苔外溢,但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结果。

综上所述,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易误诊。虽然小肠受累较多见,但相关研究较少。随着小肠检查技术的发展,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小肠黏膜表现有了进一步了解,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

欢迎您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zz/558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