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注意事项 > > 正文 >

【实用】301医院曾强教授教你如何“看懂

【实用】301医院曾强教授教你如何“看懂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分两大部分,第一部份是曾强教授访谈《体检,健康管理的重要一部》。第二部份是曾强教授教你如何解读体检报告,看懂体检报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点浏览。——高师傅备注

1、体检,健康管理的重要一步——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

曾强,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军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副主编。长时间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10年来,从事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工作,进行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和亚健康的研究工作。作为卫生部《体检管理办法》起草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卫生部《体检管理办法》和《健康体检项目》的编写和制定工作。

:现代社会,人们愈来愈重视健康,愈来愈认识到体检对本身健康的重要性。身体该如何管理呢?曾强: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的确普遍提高。特别是媒体常曝出某知名人物猝死,周围愈来愈多人因癌症英年早逝,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生命需要珍惜,健康需要管理。在我国,以健康体检为主要情势的健康管理行业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医院自年建立健康医学中心、年成立国际医学中心再到今年1月两个中心合并成中国首家专业的健康管理研究院,作为管理者,一路做下来,我深切感受到重视健康和定期体检的观念已逐步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在人们重视健康、定期体检的同时,在我周围还有很多人觉得体检没必要,认为有病查出来也不能怎样,查出后有心理压力反而不好。您怎样看待这类现象?曾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就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初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提高医治效果。通过多年实践证明,体检不但必要,而且对慢性病和癌症初期发现、及时医治具有重要意义。

先说慢性病。由于多数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都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的,如果不通过体检是发现不了的,等病情严重后再发现,会对身体造成极大影响。

癌症更是如此。初期癌症是没有任何症状的。通过体检,可以增进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预防癌症。即使不当心患上癌症,也能通过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及时医治。

:我发现还有一部分人只重视体检进程,却忽视体检报告浏览,在取到体检报告后,丢在一旁,根本不读。即便浏览了,也是用眼睛快速扫描,匆匆一瞥,对体检报告,尤其是体检结论及相干建议不以为然。曾强:这就失去了体检的真正意义。其实体检后,最重要的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确还有这种情况,体检报告已明确体检者有重大疾病诊断或异常阳性结果提示,医生也给出明确指点建议,但是由于身体暂时没有任何不适,并没有引发重视,结果延误了对重大疾病、乃至癌症的及时发现,等出现症状,已是疾病晚期,错过最好医治机会,悔之晚矣,教训十分惨重。

:可见,在初期发现疾病、掌控最好医治时机上,健康体检功不可没。曾强:健康体检的目的除“治已病”还要“治未病”,是为了通过检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取得自己的健康信息,知道自己还隐藏着哪些健康问题,通过体检对自己的健康走向有一个预估,并且为正确的养生保健、强体健身、公道运动指明方向。如果有潜伏危害健康的风险因子,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设计更加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使自己保持健康的生活。

2、和您一起解读体检报告

抽血、量血压、做B超……一通检查后,您会得到一份详实记录自己健康状况的《健康体检报告》。看到上面各式各样的学术名词、专业术语、英文缩写、医学符号,很多人一头雾水,恍如浏览一部“天书”。体检报告里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各种检查指标能反应机体甚么健康状况?指标出现异常可能预示哪些健康异常?现在和您一起解读体检报告,让我们共同解读这部“人体天书“,破解机体健康的密码。

滴血探秘——解读血常规

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

随着医学发展,检查技术愈来愈高端,医疗装备愈来愈贵重。其实,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大常规”化验和尿微量蛋白等检查这些最便宜、最基本的检查,涵盖了身体很多健康信息和疾病的线索,是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我们可以遵守以下原则。

轻度异常莫心慌

在血常规化验检查报告中有时某项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请您不用恐慌。对健康体检者来说,大部分“偏离”属于正常情况。可能与抽血前没有喝水、没吃早饭,致使血液浓缩有关。白细胞易受情绪、环境的影响;剧烈运动、饱餐,或服用某些药物,会致使血小板升高。

重点先看四大项

有的血常规化验项目多达20多项指标。从医生的角度讲,每一个指标都很重要。不过对普通人来讲,要全部了解这么多的指标确切有难度。对无血液病的体检者,捉住其中最重要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总数(PLT)4大项便可。

如果4大项没有问题,而其它项存在问题,虽然也有可能是血液疾病引发的,但多数情况是没有休息好、失水过量等问题引发的。如果4大项中的一项出现问题,同时还有其它子项超标,极可能是特定疾病的指征。

大项结合小项看

如果这4大项任何一项出现问题,就要结合其它小项确诊是不是有疾病。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三者升高,常见于脱水而至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提示血液粘稠。3者同时下降时,提示贫血,根据细胞的大小及染色分为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如果是临界或轻度的话,可以通过多吃含铁的食品,如黑木耳来调理。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而淋巴细胞比率下落,常见为急性细菌感染;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下落而淋巴细胞比率升高,常见为慢性病毒感染。

血小板高于正常值,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可能预示了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太高容易出现凝血。血小板减低同时伴红细胞计数减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女性月经期。

严重异常看医生

血常规检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切不可忽视在全面检查基础之上,使结果相互印证,进行综合判断。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三者中度以上下落,医院进一步检查、医治。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侧重要作用。如果不是生理性波动致使的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异常,最好在医院复查。

血小板长时间明显减低可见于全身性出血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必须加以重视。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口不容易愈合。复查后血常规指标不恢复正常,则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请教咨询医生。

血常规

血小板计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

增多:脱水而至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

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计数

增多: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减少: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性而至及某些血液病等。

尿常规化验指标意义

尿液寻踪——解读尿常规

尿常规和尿蛋白化验检测是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临床诊断不可忽视的一项常规检查,很多疾病初期就可以在尿液化验指标变化中找出蛛丝马迹,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重要的线索。解读尿常规体验报告时,可以采取以下程序和办法。

四大指标先要看,疾病线索早发现。虽然尿常规等化验指标和数据特别多,但是有的数据有意义,有的只是对另外一项的解读。在解读化验报告时,首先要看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这4个重要指标。

尿蛋白呈阴性,若为阳性需定量。尿蛋白的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经常使用的粗筛实验。初期肾病最早会通过尿蛋白增加而反应出来,不管尿蛋白是几个“+”,都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需引发足够的重视。

除原发于肾脏本身的疾病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尿蛋白阳性。如果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阳性,应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隐血阳性多误差,可靠镜检尿沉渣。在平时化验尿常规常常遇到尿红细胞和尿潜血不一致的时候,一般要以沉渣分析仪检测新鲜尿液中是不是有红细胞为准,只有看到红细胞才能说明有问题。长时间尿中有血应当警惕得了肾脏结石、肿瘤、急性肾炎、膀胱炎和泌尿外伤。

尿糖阳性看血糖,二者都高糖尿病。正常人尿中只有微量的糖,一般化验不出来。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大量吃糖或推注葡萄糖时,会有短暂的尿糖出现,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下降而至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干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尿糖和血糖同时高,就是糖尿病;血糖不高,但尿糖高,可能是肾性糖尿。

尿中应无白细胞,感染可致数超标。正常尿中白细胞呈阴性。尿报告单上验出大量白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干扰因素可能大,指标异常要复查。尿常规检查某项指标结果有异常,受外在因素影响造成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大。没法下结论时,必须针对同一项目再做一次检查,用两次的结果去解读,作出结论。

便中查病解读便常规

大便的色彩、形状、潜血等与疾病密切相干,大便常规检查作用大,被称作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解读便常规化验报告,可以参考以下程序和办法。

观“色”又察“形”。正常大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大便色彩的构成有诸多影响因素。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发的胆道阻塞,致使胆黄素没法随大便排出,粪便呈白陶土样;上消化道出血,有时呈柏油样便。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个特点,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是便后滴血,这种情况多是患了痔疮。

通过视察大便的形状也能了解一些疾病信息。黏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黏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酱色黏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水样、蛋花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隐胞子虫感染。糊状便多见于小肠疾患。

隐血实验是重点。正常人24小时的胃肠道生理性失血量约0.6ml,隐血实验能检出消化道1ml以上出血。粪便隐血实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初期诊断的一个挑选指标。

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一年做一次隐血实验,作为健康筛检。化学法检查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可靠,免疫法主要适用于下消化道(小肠、大肠)出血的检查。隐血实验间断性阳性提示消化道溃疡症,持续性阳性提示消化道癌症,需进一步进行消化内窥镜检查。

镜下检查仔细看。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提示患者多半是患了结肠炎,肿瘤、瘜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红细胞可成堆存在。显微镜下见到多个白细胞而无红细胞,提示得了肠炎。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多于红细胞。显微镜下见虫卵及成虫,证明有寄生虫感染。

反复检查可推荐。一次便常规正常不一定就说明消化系统没问题,必要时应当反复化验协助诊断。

********华夏医疗圈与你分享********

《华夏医疗圈》个人号ID: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境地

温馨建议:若您觉得此文不错,您可通过右上角的朋友圈分享给您朋友,一起来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
如何治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zysx/98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