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李治国编写猪场饲养管理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坏死性肠炎、猪腺瘤病,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病理变化为小肠、结肠黏膜增厚。
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劳森菌),弯曲或直形的杆菌,两端渐细或钝圆。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受感染的猪是主要传染源,粪便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在流行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1.急性型多发生于4—12月龄的猪,育肥与后备阶段,突然死亡,皮肤苍白,贫血,粪便为于黑色柏油状稀软便,血便;妊娠猪出现症状后流产。2.慢性型多发生6—20周龄的断奶仔猪,消瘦,贫血,生长速度慢,有时成僵猪,腹泻,有时带血,无规律腹泻,有时采食正常;也有时发生于刚断奶的仔猪。
1.急性型回肠末端和结肠有一定程度的肿大和浆膜水肿,肠腔内有血块;直肠内有血液和黑色柏油状粪便;病变肠道黏膜增厚。2.慢性型小肠末端50毫米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肠壁增厚,病变部位黏膜覆盖黄灰色奶酪状团块;回肠黏膜溃疡,外肌层肥大。
一.预防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枝原净)或土霉素;一旦发病,立即进行隔离。二.治疔1.硫黏菌素,每千克体重50亳克;2.林可霉素,每千克体重毫克;3.金霉素,每千克体重毫克;4.泰妙菌素(枝原净),每吨饲料添加克,连用5—7天。
本文转自:猪场饲养管理
更多好文长按下方百癣夏塔热片能不能治痤疮中国白癜风名医堂专家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zz/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