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文斌 http://pf.39.net/bdfyy/bdfzd/201215/8498233.html调整生活方式的介入性干预对于防治2型糖尿病的重要意义(四延伸6超重及肥胖与糖尿病4)
微生物菌群--超重及肥胖对于其它人体生理过程的影响一例
肥胖会影响到人体内的许多生理现象及过程,其中也包括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而对于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种类及其数量的调控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糖类代谢。
作为一种高等动物,人体所拥有的封闭式真体腔其实是处在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环境包围之中的;其中一个在身体外部,是我们日常生活起居所要接触到的外部环境(包括空气、水分、光线和声音等),而另外一个则隐藏在身体内部,主要是肠道系统的空腔。可以想象,人类个体在一生之中,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恐怕就是利用所获得的能量,来维持内环境与以上两种外环境之间的差别–而当这种不平衡逐渐丧失,一直到最后达到平衡,也就意味着死亡。
至于说人类对于微生物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在中国很早就有“仪狄作酒”的传说,而在现今为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地区,在年前就出现了有关酿酒的记录。这仅仅是人类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历史点滴记载,当然还有其它对抗致病微生物,包括采用符合道家“相生相克”之手段,利用某些微生物对付其它有害微生物及疾病的经验。例如来自于霉菌的青霉素可以被用于治疗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在内的细菌感染。而同样在距离南美智利达公里之遥的太平洋的复活节岛(RapaNui)上面发现的另外一种霉菌,可以产生雷帕霉素(rapamycin),被用于抑制免疫排斥及治疗某些癌症。近十多年来,这个化合物以及它所调控作用的蛋白质mTOR也成为衰老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用一种朴素的哲学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大概MotherNature早就为人类提供了从生至死的所有答案,只不过我们仍然无法知道它们的具体内容。然而现在的人们受到偏畸的生活方式影响,把自身健康的最后保障托付给了医药;而健康的透支及生命质量的下降,只不过是早晚都会发生的事情罢了。
伴随着大规模测序方法及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与人体有关的微生物菌群有了可谓是“突飞猛进”的理解。科学家们通过进行大量系统细致的工作,研究人体微生物菌群,特别是肠道菌群的构成和数量,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人体内形成群体,如何辅助消化并且影响婴幼儿肠道的发育及正常功能。另外一方面,肠道菌群失衡也会严重影响到整体健康,包括很多疾病(例如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的发生及病理表现。
在此借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有关科普,对与人体相关的菌群做一个简单介绍(原文请参阅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zz/1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