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肠炎症状 > > 正文 >

真情援藏不忘初心

二零一六年七月份,我背起行囊加入到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的队伍。对于西藏我早已心向往之,西藏是我心中的圣地,从小便对她充满无限敬仰与热爱。

记得小时候的地理书上便记载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风貌。美丽的雅鲁藏布江像一条巨龙贯穿而过;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巍峨雄壮,昂首天外;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之美誉的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市区,庄严而神圣,接受着成千上万人的顶礼膜拜。我仔细阅读了西藏发展的近现代史,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将“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内化于心。我更加坚定信念,将满满的爱国情、报国愿倾注于雪域高原,将自己青春的靓影定格于这片天底下最纯洁的热土。

初到西藏,便为其倾世倾国之貌所惊诧与折服。蓝天、白云、美丽的格桑花,还有那悠闲吃草的牛羊,一切像在童话中,心头的欣喜冲淡了海拔将近米的高原反应。简单的休整之后,我便同其他援友一起进驻到新的工作单位----医院,开始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外科医生生涯。

初来咋到,第一步先要摸底。医院占地约一万三千平方米,有职工近八十人。服务人群全县三万五千多人。医院没有CT、核磁等大型检查设备,生化检查项目不全,彩超、X线片缺乏精准度。医务人员底子较薄,患者转诊率高。尤其是外科去年全年仅做阑尾炎一例。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实行全民动员,很快制定了相应措施。整改医疗环境,展开灭蝇、抓鼠活动,医院的环境焕然一新,让患者名副其实的享受到舒适医疗;完善并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像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科主任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让患者享受到安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合理地保护了医疗人员自身;向院领导建言献策,积极引进新设备,开展新项目,筹备远程会诊。在多方努力下,医院于九月份正式安装CT机并投入使用。新项目胃镜检查也顺利开展。

真的勇士敢于迎难而上,绝不吝惜自己的汗水。医疗工作很快全面展开:

一.开设专家门诊。为了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我们在出门诊时采用了微笑、点头、请坐(手势)三部曲,很快赢得患者信任。门诊量迅速上升,相应的转诊率下降了60%。完成了由不满床到住院预约的过渡,一部分原本需要辗转上百里去拉医院。真正做到小病不出县。

二、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安全地开展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我们的手术团队共开展手术例,外科手术占三分之二。其中80%的手术种类填补了原来的空白。像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肝包虫囊肿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痔PPH术、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脂肪肉瘤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CT定位异物取出术等。

三、开展各种培训。溶医教于一体通过讲课及带教模式,积极培养本院医务人员。规范了常见病的诊治流程、接台手术流程、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优化了住院病人的诊治流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医疗人才。现在本院医生已可独立完成一部分手术,一定要留下一个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疗队员用自己的行动彰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诗篇。在我们的时间表上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上班与下班。队员们都24小时开机待命,有急诊随时到场,四个月来共参加急诊会诊30多次,急诊抢救5次,急诊手术10多台。在尼木大街上有凌晨三点回家的背影;医办室里有坐在椅子上熟睡的倦容;有接到电话随即撂下筷子匆匆而去的脚步;有手术台上穿针引线将组织仔细分离的艰辛。怎能忘记开展第一台全麻手术时队员们蹲在地上一粒一粒挑选钠石灰(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场景;怎能忘记由于人手短缺队员们既当术者又当器护的艰难历程;怎能忘记由于突然停电队员们用手电筒照亮的雪中送炭;怎能忘记收到藏族同胞洁白哈达时的笑语欢声。获得老百姓的认可才是我们心灵最大的慰籍。

五个多月来,医疗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我们和当地医疗人员、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洁白的哈达,每一条哈达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医患的和谐、藏汉的友谊。透过这圣洁的白色,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笑脸,那样自然,那样淳朴。

工作中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他们既是我们前进的领路人,又是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更多时候像父亲一样无私的照顾着大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记得入藏后一个月,正当工作如火如荼、顺水顺风之际,一场变故切断了我前进的轨迹。血尿、鲜红的终末肉眼血尿,触目惊心!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心头升起,莫非是肿瘤?刚来一个月,就要给组织添麻烦,心头万分不甘。说还是不说,异常纠结。不愿放弃刚刚起步的工作,我决定先照常工作,然后抽时间到拉萨做膀胱镜检查。半个月后,血尿不但没有减轻,反而继续加重,医院就诊,一向给别人看病的我戏剧般的收到一张入院通知单。怀着复杂的心情我把情况报告给组织。援藏指挥部引起高度重视,当即指示:回京治病,一定要查明血尿原因。回北京后,北京市各级领导给予了很大关怀和帮助,帮我安排好住院事宜,检查结果是高原性血尿,房山卫计委和我院领导第一时间看望慰问了我,这一刻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喷涌而出。

让我们将视角拉近仔细观察另外四位可爱的队友。

陈武,男,47岁,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核工业部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攻胃肠镜检查及普外科。从医24年,在这个年近半百的年纪,告别家乡抛妻弃子,来到第二故乡—西藏,开始了无怨无悔的人生旅程。家有老父重病卧床多年,就在今年九月份悄然离开人世。在弥留之际竟未见上亲生儿子一面。陈主任将遗憾深深埋在心底。棱角分明的脸上写满了刚毅,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男人。

刘炜,45岁,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医院麻醉科主任,医疗队队长。主攻麻醉及疼痛治疗。在女儿念高三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响应祖国援藏之号召,来尼木践行自己光荣的使命。有谁知道多少个不眠之夜里,刘主任通过电子邮件给爱女寄去了谆谆教诲和异常浓厚的父女情。身在万里之外他还经常给科里的同事答疑解惑,出谋划策,一肩挑两家。

高新颖,女,36岁,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科室教学秘书,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听到援藏消息后,第一个主动请缨。体重不足百斤的她,却有一颗异常坚强的心。初到高原,各种高原反应便接踵而至。头晕、呕吐、心悸……她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了高反。在进驻尼木的第二天,又患了急性肠炎,轻伤不下火线,她坚持上午输液,下午出诊。她用铮铮铁骨经受住了疾病与高反的锻打,成为高原上一株傲寒开放的腊梅。

唐莉鸿,女,35岁。医院妇产科青年骨干,医疗队最年轻的队员。性格活泼、待人热情、幽默机敏,是我们队伍的开心果。无论哪名队员生病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嘘寒问暖,呵护备至。每次一起做饭买菜的是她,最后刷锅洗碗的还是她。有谁知道一向乐观开朗的她在多少个别人沉睡的夜里,因思念8岁的儿子,抱着枕头失声痛哭。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最苦。母子连心,孩子你要坚强,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妈妈把你甩给同样是手术医生的父亲,这个举动是多么的伟大,妈妈是多么的不舍。今年没有妈妈的陪伴你会成长的更快,你得到了所有西藏人民的祝福!妈妈爱你。

时光荏苒,转瞬间到了寒冷的冬日。树叶基本上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木孤零零地站在广袤的高原上,任凭狂风的摇曳。记得夏日乳巴湖边那片翠绿的湿地早已变得枯黄而没有生机,那一汪清亮的湖水像失去了灵魂,仅仅在风吹湖面时荡起一丝的涟漪。没有了绿叶的点缀,让原本缺氧的高原更显得空旷而寂寥。我们要坚定信念,哪怕在严冬到来之际,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zz/1213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