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菌从发病猪、带菌猪排出,通过粪便污染饲料、饮水传染给健康猪。本病潜伏期2周~3周,生长育肥猪最易感,2月龄以内和1周岁以上的猪不易发病。各种应激在本病的发生中起到很大作用。本病主要侵害回肠黏膜,并且可以进一步蔓延到结肠,主要造成肠壁增生,有时还会造成出血。本病常常会并发或继发沙门氏菌感染从而加重病情。主要见于5周龄~20周龄的断奶仔猪。感染后多数猪除了生长速度减慢外并没有明显的发病表现,仅仅在屠宰时发现回肠存在一定程度的增生性病变。有的猪会表现厌食,对食物感兴趣但拒绝进食。有的表现轻微的腹泻,有的还带有血丝和黏液。大多数4周~10周后自然恢复。解剖这一时期的病猪可以发现结肠末端50厘米处及结肠上1/3处肠壁变厚,偶尔可见肠壁坏死和出血。急性出血性增生性回肠炎临床上相对少见,多发于4月龄~12月龄的育肥猪或后备母猪。病猪皮肤苍白并排出柏油状粪便,在随后的几天里粪便逐渐变稀。怀孕母猪会发生流产,并可能留下繁殖障碍后遗症。死亡率约50%,其余在数周内逐渐恢复。剖检可见回肠末端和结肠增厚肿胀,回肠、结肠肠腔存在一个或多个血块。对于发病猪,可用痢菌净,或沃妙先治疗!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ms/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