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并发病症 > > 正文 >

肾结石的危害以及改善肾结石的方法

一.什么是肾结石:

肾结石(calculusofkidney)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多数位于肾盂肾盏内,肾实质结石少见,平片显示肾区有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钝三角形致密影,密度高而均匀,边缘多光滑,但也有不光滑呈桑椹状。肾是泌尿系形成结石的主要部位,其他任何部位的结石都可以原发于肾脏,输尿管结石几乎均来自肾脏,而且肾结石比其他任何部位结石更易直接损伤肾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引起肾结石的原因:

(1)尿液晶体物质排泄量增高

①高钙尿:正常人每天摄入25mmol钙和mmol钠时,每天尿钙排量7.5mmol(或0.1mmol/kg);每天摄入10mmol时,尿钙排量5mmol,持续高钙尿是肾结石患者最常见的独立异常因素,所引起的结石多为草酸钙结石,纠正高钙尿能有效防止肾结石复发,因此高钙尿在肾结石发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A.吸收性高钙尿:最常见,见于20%~40%的肾结石患者,其病因多为一些肠道疾病(如空肠)引起肠道钙吸收增多,血钙升高,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由于血钙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钙增多,PTH减少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造成尿钙增多,使血钙恢复正常,钙摄入增多,VitD中毒和结节病引起的VitD增多,也可导致吸收性高钙尿,此类患者由于代偿性钙排泄增多,血钙浓度常在正常范围。

B.肾性高钙尿:系特发性高钙尿的一种,约占肾结石患者的1%~3%,由于肾小管尤其是近端小管功能异常,导致重吸收钙减少,此类患者常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分泌增多;而1,25(OH)2VitD3合成也增多,从而骨钙动员和肠钙吸收均增加,患者血钙常可正常。

C.骨吸收性高钙尿:主要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约占肾结石患者的3%~5%;而原发性甲旁亢患者10%~30%并发肾结石,另外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转移性骨肿瘤,长期卧床所致的骨质吸收和库欣氏综合征。

D.不伴PTH升高的饥饿性高钙尿:约见于5%~25%的肾结石患者,某些因素如肾磷排泄增多引起低磷血症而导致1,25(OH)2VitD3合成增多,后者抑制PTH分泌,从而增加尿钙排泄。

②高草酸尿:正常人每天尿草酸排量为15~60mg,草酸是除钙以外肾结石的第二重要组成成分,但大多数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并没有草酸代谢异常,高草酸尿多见于肠道草酸吸收异常,或称肠源性高草酸尿,占肾结石患者的2%,正常人肠腔内钙与草酸结合可阻止草酸吸收,回肠疾病(如回肠切除,空-回肠旁路形成术后,感染性小肠疾病,慢性胰腺和胆道疾病时)由于脂肪吸收减少,肠腔内脂肪与钙结合,因而没有足够的钙与草酸结合,导致结肠吸收草酸增多;而未吸收的脂肪酸和胆盐本身还可损害结肠黏膜,导致结肠吸收草酸增多,另外在吸收性高钙尿时,由于肠吸收钙增多,也可引起草酸吸收增多,高草酸尿偶见于草酸摄入过多,VitB缺乏,VitC摄入过多和原发性高草酸尿,后者分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由于肝脏内的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AGT)有缺陷引起的;Ⅱ型则是肝脏D-甘油酸脱氢酶和乙醛酸还原酶不足导致尿草酸和甘油酸排泄增多,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草酸尿可致肾小管及间质损害,导致肾结石。

③高尿酸尿:正常人一般每天尿酸排量≤4.5mmol,高尿酸尿是10%~20%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唯一生化异常,有人称之为“高尿酸性草酸钙结石”,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肾结石类型,另外40%高尿酸尿患者同时存在高钙尿症和低枸橼酸尿症,高尿酸尿症的病因有原发性及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尤其是化疗后,糖原累积症和Lesch-Nyhan综合征,慢性腹泻如溃疡性结肠炎,局灶性肠炎和空-回肠旁路成形术后等因素,一方面肠道碱丢失引起尿pH下降,另一方面使尿量减少,从而促使形成尿酸结石。

④高胱氨酸尿:系近端小管和空肠对胱氨酸,赖氨酸等转运障碍所致的遗传性疾病,由于肾小管转运障碍,大量胱氨酸从尿中排泄,尿中胱氨酸饱和度与pH有关,当尿pH为5时,饱和度为mg/L;尿pH7.5时,则饱和度为mg/L。

⑤黄嘌呤尿: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因缺乏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向黄嘌呤及黄嘌呤向尿酸的转化受阻,导致尿黄嘌呤升高(13mmol/24h),而尿尿酸减少,在应用别嘌呤醇治疗时,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受抑制而尿黄嘌呤增高,但在没有机体原有黄嘌呤代谢障碍基础的情况下,一般不致发生黄嘌呤结石。

(2)尿液中其他成分对结石形成的影响

①尿pH:尿pH改变对肾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尿pH降低有利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形成;而pH升高有利于磷酸钙结石(pH6.6)和磷酸铵镁结石(pH7.2)形成。

②尿量:尿量过少则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有利于形成过饱和状态,约见于26%肾结石患者,且有10%患者除每日尿量少于1L外无任何其他异常。

③镁离子:镁离子能抑制肠道草酸的吸收以及抑制草酸钙和磷酸钙在尿中形成结晶。

④枸橼酸:能显著增加草酸钙的溶解度。

⑤低枸橼酸尿:枸橼酸与钙离子结合而降低尿中钙盐的饱和度,抑制钙盐发生结晶,尿中枸橼酸减少,有利于含钙结石尤其是草酸钙结石形成,低枸橼酸尿见于任何酸化状态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腹泻,胃切除术后,噻嗪类利尿药引起低钾血症(细胞内酸中毒),摄入过多动物蛋白以及尿路感染(细菌分解枸橼酸),另有一些低枸橼酸尿病因不清楚,低枸橼酸尿可作为肾结石患者的唯一生化异常(10%)或与其他异常同时存在(50%)。

(3)尿路感染:持续或反复尿路感染可引起感染性结石,含尿素分解酶的细菌如变形杆菌,某些克雷白杆菌,沙雷菌,产气肠杆菌和大肠杆菌,能分解尿中尿素生成氨,使尿pH升高,促使磷酸铵镁和碳酸磷石处于过饱和状态,另外,感染时的脓块和坏死组织等也促使结晶聚集在其表面形成结石,在一些肾脏结构异常的疾病如异位肾,多囊肾,马蹄肾等,可由于反复感染及尿流不畅而发生肾结石,感染尚作为其他类型肾结石的并发症,而且互为因果。

(4)饮食与药物:饮用硬化水;营养不良,缺乏VitA可造成尿路上皮脱落,形成结石核心;服用氨苯蝶啶(作为结石基质)和醋唑磺胺(乙酰唑胺),另外约5%肾结石患者不存在任何生化异常,其结石成因不清楚。

三.肾结石的危害:

1.泌尿系梗阻

2..对于长期存在的肾盂或膀胱结石都要想到上皮细胞癌变的可能3.感染有无感染对肾结石的治疗和防治有重要意义,尿路感染病人临床表现为发热,腰痛,尿中出现脓细胞,尿培养有细菌时,应同时做药敏试验。结石合并感染时,可加速结石的增长和肾实质的损害,在结石排出或取出前,这种感染很难治愈,可发生肾盂肾炎,肾积脓,肾周围炎,严重者甚至可发展为肾周围脓肿;与腹膜粘连后,可穿破入肠管,显微镜下可见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肾小管内有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后期出现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球硬化。4.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在合并尿路梗阻时,尤其是双侧尿路梗阻或在此基础上重感染,病人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当梗阻解除和(或)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部分病人,肾功能可好转或恢复正常。5.肾钙质沉积症钙质在肾组织内沉着,多发生于有高血钙患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和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有肾钙质沉淀,钙质主要沉淀在髓质内,病变严重时,全部肾实质都可有钙沉着,导致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萎缩。6.肾组织为脂肪组织代替肾结石肾盂肾炎的肾组织萎缩后可为脂肪组织所代替,肾脏维持其原形但普遍缩小,肾包膜与肾的表面紧密粘连,肾组织萎缩而硬化,严重病例所剩肾组织极少,甚至完全消失,肾实质与肾盂肾盏间为灰黄色的脂肪组织所填充。7.胃肠道症状,贫血等。

四.如何预防肾结石:(一)肾结石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胡桃仁g,大米g,加水煮稀粥饮用。   2、向日葵梗心厘米,剪成3厘米长的小段,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1个月。

3、荸荠茎30g~60g,煎汤代茶饮。   4、鲜葫芦捣烂后取其汁,调以蜂蜜,每次服半杯,每日2次。   5、鲜杨桃5个切成块,加清水5碗煎至3碗,冲入蜂蜜饮用。   6、南瓜子20g去壳取仁,捣烂成泥,加白糖适量搅拌,早、晚空腹用温开水冲服。 

(二)肾结石吃哪些对身体好?1、多喝水。预防肾结石,第一步是多喝水(也可能只需要这一步)。毫升的杯子,每天至少喝六到八杯。尽管喝水一直是不错的选择,但其他无咖啡因、无酒精的饮料也不错(如果尿液中草酸盐浓度过高,医生会提醒您不要喝太多去咖啡因茶)。每天喝大量的水是预防肾结石最好的方法之一,每天至少六到八杯。

2、多吃奶制品。

五.四季优美

随便果改善肾结石的原理和案例

肾结石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肾脏里面堆积了太多的草酸钙等钙或者酸钙。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钙和碱性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然后产物是中性物质。随便果是一款碱性的食品,那么吃进去后碱性的随便果和钙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把钙溶解。那么堆积到肾脏上的钙,也会被溶解,慢慢变小,直到小到可以被尿液从尿道冲刷出来。

随便果的神奇排毒功效=随便果成分的功效+活性酵素的功效+乳酸菌的功效

随便果的成分包括:青梅,郁李仁,马黛茶,胡萝卜素,桑叶粉,决明子

下面是百度百科对随便果的各个成分,活性酵素和乳酸菌的介绍:

随便果就是一款排毒食品,通过排肠道,血液,各个器官的毒素,加速新陈代谢,恢复机体自身的免疫力,疾病不治而愈。

四季优美唯一







































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bfbz/237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