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并发病症 > > 正文 >

坚持吃花生米养胃,长期下去身体都会出

杭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0845.html

提起胃病,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渐渐都养成了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

比如不吃早餐,长期点外卖,坚持吃夜宵等,都严重危害了胃部健康。

花生不管是生着吃还是熟着吃,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吃花生米养胃的说法,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01花生的作用

1、健脑益智

促进细胞发育,提高智力花生蛋白中含十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可使儿童提高智力,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可促使细胞发育和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

2、能够润肺化痰

因为花生同样入肺经,通过吃花生滋润肺经,对于肺燥所导致的咳嗽、咳痰、咳血,有很好的止咳、止痰、止血的功效。

3、促进发育

花生果实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4、抗衰老功效

花生中含有儿茶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从而延缓衰老,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5、降低胆固醇

花生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

减少因胆固醇在人体中超过正常值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6、花生有助于伤口愈合

花生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以让受伤的部位的加快血小板的造血功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恢复伤口。

同时呢,多食用花生不仅有止血的功能,还可以解决一些心血管疾病。

7、补气健脾

因为花生米里面的铁元素含量还是相当的丰富的,所以可以有效的对血液进行补充,这样身体里面的血液含量就会很充足。

对于身体中的气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而且对于脾也是很好的。

8、增强记忆力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锌,是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延缓大脑功能衰退,增强记忆力。

花生中含有的生物活性还可抑制肿瘤疾病发生,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病,降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几率。

02什么人不适合吃花生

1、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2、内热火旺者也不建议吃花生

花生米味甘性燥,会引发或加重“火气”,所以正在上火的人不建议吃花生。

3、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此类患者应禁食。

4、跌打淤肿的人不宜吃花生

花生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淤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5、皮肤油脂分泌旺盛的人

这类人也不适合食用花生,因为花生油脂多,吃多了可能会刺激青春痘。

03吃花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1、花生的挑选

吃深色小粒的好颜色深的品种,通常富含抗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其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会比浅色品种高一些。

比如黑芝麻的营养成分胜过白芝麻,黑米胜过白米。

所以,相对浅色皮的花生来说,深色皮的花生蛋白质含量要高一些,脂肪含量低一些。

而且对于花生仁来说,小粒的花生含的蛋白质高于大粒的。

因此,我们不妨改掉喜白爱大的固有爱好,更加眷顾那些深色、小粒的品种。

2、花生的做法

花生经过油炸之后,营养物质会流失,花生的脂肪含量也会增加。

本身花生里面就含有较高的脂肪,在吃了油炸的花生之后,就会导致人出现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在购买干花生的时候,购买原味的花生,无添加的花生最好。

3、发霉的花生

也不可以吃发霉的花生,很多老人非常的节省,看见了花生发霉了,也舍不得扔。发霉的花生含有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吃了之后会导致身体生病,引起中毒的现象。

还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有可能还会引起中毒的现象。

在购买花生的时候,就要仔细的观察,看看花生到底有没有发霉。要是花生已经发生了霉变就不要购买,吃了发霉的花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很多老年人舍不得浪费粮食,会将发霉的花生自己吃,这样也不可以,一定要告诉老人,不可以吃发霉的花生。

家里的花生要用袋子或罐子密封好,这样才可以保存的时间久一点。

花生虽然普通,但花生的营养价值却非常高,知道了吃花生有什么好处之后,在平时不妨适量的多吃点花生。

但在食用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是吃生花生米,对于油炸后的花生应该尽量少吃哦。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bfbz/1510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