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活鱼下架”的一个缘由估计与中国水产供应链源头的“散户集结模式”相关。试想,从各养鱼户那里收来的鱼,超市抽查式的自检确实无法百分百地保障每条鱼的合规性,而要保持每条鱼的追溯记录也需要成本,乃至克服源头的散农困境。如若政府的抽检正好是那些企业自检的“漏网之鱼”,问题可能就来了。但对于超市,即便有风险,但要停售活鱼,又会因为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而失落一批客户,并连带其他产品的消费下降。换而言之,在安全合规和门店利润之间,后者的铤而走险导致了今日活鱼下架的潜规则。对于上述的问题,杨明升老师一文基于自己的实务经验,犀利地指出了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中现存的“无解根源”:中国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的现实国情,管,难;不管,更难。
杨明升
达邦食安CEO
年11月24日,是西方的感恩节,各种表达感恩的柔情蜜意刷爆了朋友圈。与之交相刷屏的,就是来自北京超市里的活鱼,下架了,不卖了。互联网就是这样,只需瞬间,就可把一件看似平常,甚至很无厘头的事,莫名其妙地推向高潮。
达邦食安舆情监测分析平台数据显示,自11月22日晚10点开始至11月25日早8点,两个工作日之内活鱼下架舆情信息数量就达到条,其中微博转发评论条,占舆情总量近60%。24日舆情达到峰值。各大新闻网站、论坛上更是炸了锅。
为何下架
梳理网络观点,大体上有五种。
一是“感恩放生说”。呵呵,北京人真幽默!
二是“水体污染说”。这是活鱼下架之初最流行的观点。说是养殖场水体大面积污染,鱼中毒甚深,政府为民生命计,不让卖了。这个观点曾在广场舞大妈圈里议论纷纷。后来官方辟谣,大妈们才又专心跳舞去了。
三是“迎合需求说”。说北京中产阶层嫌活鱼买回家收拾起来麻烦,超市为迎合需求,就把活鱼下架,用冰鲜鱼替代。其实且不说中产阶层了,生活在北京的70、80、90阶层,自己在家做饭的有多少?大多还是父母关照,买菜做饭这事,中产阶层说了不算。这个观点,也算幽默。
接下来的两个观点就显得严肃。
第四个是“检查泄密”说。说北京食药监局内部开会要对超市进行活鱼专项检查,检查力度还挺大的。线人接到情报,第一时间就通报给了雇主。超市经营者都有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bfbz/1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