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健康养生”快速
2、感冒期间:风寒感冒期间不能服用三七花,因为三七花性微凉,会加重风寒感冒,三七粉性温,风寒感冒期间可以服用。而患风热感冒则不宜服三七粉。
3、三七粉建议坚持常服:长期服用三七粉可活血通络、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治疗肝纤维化等。
4、请勿过量:一般正常体质的人,服用三七粉的一日总量在10克左右,分2次服用。
5、早上服用:早上起来服用三七粉3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
6、晚上服用:服用三七粉最好在饭前服用,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在饭后服用请少量,最好不超过3克,晚上过量服用,有兴奋作用。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三七粉,因为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
文献记述: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本草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
(1)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2)扩张血管的作用。
(3)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
(4)抗炎症作用。
(5)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
(6)抗肿瘤作用;抑制疤痕增生。
(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8)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9)保护肝脏。
心脑血管病1、治疗冠心病:可用三七每日3次,每次1克,30天为一疗程。三七中所含的三七皂甙和黄酮类等有效成分,有明显的强心和扩张血管。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动脉压,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2、治疗高血脂:以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日服0.6克,饭前用温开水冲服。一般1至2个月为1疗程。此法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患者有效,其总脂及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
3、治疗胃出血:以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次数1.5克,用温开水冲服。此法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胃出血。
4、治疗心绞痛:三七粉末,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冲服,效果颇佳。经此法治疗的有的原长期服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用三七后即可停服;有的合并高血压者,服后血压缓缓下降,此法服用时间为15至30天。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顽固性头痛按规定剂量,开始时先服用三七片5片,此后每天相隔6小时服2次,可以止痛。三七治顽固性头痛机理主要是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祛风除湿。
降低血脂用生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0.6克,饭前服,30天为一疗程,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尤其能明显地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含量。
抗癌1.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空腹服用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1克,治疗肝胆疾患及原因不明的谷丙转氨酶增高,还可改善慢性肝炎的血浆蛋白。
2.抗癌。三七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日本医学家给移植皮肤癌小白鼠食用从三七中提取的三七多糖A,结果治愈了小白鼠的皮肤癌。他们给患有肉瘤-的小鼠食用三七多糖A,两星期后肿瘤缩小,5个星期后60%的小鼠肉瘤消失。他们认为,三七多糖A对人体子宫颈癌的抑制率高达90%。
3.治疗咯血。三七粉2-3克,日服2-3次,共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及肺脓肿等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咯血一次量为50-ml不等。服药后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例,31-60天止血者3例,有2例止血后1-2周又有少量咯血。此药对肺部疾患有止血、镇咳、祛痰及镇痛作用,服药后无一例产生副作用。
4.治疗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用三七研细末,每次3克,开水送服。共治8例,治愈7例。一例服药后2日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天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继续服药15天以巩固疗效。
心脑血管病三七有活血和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长期服用三七粉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健康,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对于女性顾客,三七粉还有活血养颜的功效,现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调血养颜产品不胜枚举。
三七粉长期服用对血栓的作用,三七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对体外血栓检测结果异常,血栓长度、湿重、干重3项指标均超过正常值%的隐性血栓患者40例,进行治疗观察并与西药组做对照。治疗组用三七粉2克,日服2次。30天为1个疗程。结果3项指标均降至正常水平者14例,1-2项指标降至正常者5例,与西药组降至正常率比较,差异显著。说明三七能长期服用,并且对预防粥样斑块的形成和促其消退、改善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保健性药物。
如果你喜欢小编文章,请添加
也可以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样“健康养生”来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bfbz/12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生科普血虚血瘀血寒血热该如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