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又叫蒜毫、青蒜,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道,以其柔嫩的蒜叶和叶鞘供食用。蒜苗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不会吃绿蒜苗,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绿蒜苗的好处,天天绿蒜苗,医生远离我!
蒜苗有辣味,它的辣味主要来自其含有的辣素,这种辣素具有消积食的作用。此外,吃蒜苗还能有效预防流感、肠炎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蒜苗对于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保护肝脏。
蒜苗性温,味辛。入脾、胃、肺经。
蒜苗较大蒜来说,药性较轻,具有醒脾气,消谷食,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的功效。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用于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肠炎、饮食积滞。
很多医药典籍中也有详细记载,如下:
《本草纲目》记载,蒜苗具有祛寒、散肿痛、杀毒气、健脾胃等功能。
《别录》:"散痈肿蠿疮,除风邪,杀毒气。"
《唐本草》:"下气消谷,除风破冷。"
《食疗本草》:"除风,杀虫。"
《本草拾遗》:"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无以加之;疗疮癣。"
《日华子本草,:"健脾,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温,疗劳疟、冷风、痃癣、温疫气,敷风损冷痛,蛇虫伤,并捣贴之。"
《日用本草》:"燥脾胃,化肉食。"
《滇南本草》:"祛寒痰,兴阳遭,泄精,解水毒。"
《纲目》:"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同鲫鱼丸治膈气;同蛤粉丸治水肿;同黄丹丸治痢疟孕痢;同乳香丸治腹痛;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肩及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
《四川中药志》:"治肺结核,血痢,及崩中带下。"
蒜苗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及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并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常食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或某些心血管病。且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但过多食用则反而损害肝脏,可能造成肝功能障碍,使肝病加重。
蒜苗能有效预防流感,肠炎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还能够促进维生素B1的吸收,加速新陈代谢,迅速恢复体力。
因为蒜苗含有辣素,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十分之一,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和驱虫的功效。并且蒜苗中所含的大蒜素、大蒜新素,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细菌的生长繁殖。
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症。蒜苗外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刺激大肠排便,调治便秘。多食用蒜苗,能预防痔疮的发生,降低痔疮的复发次数,并对轻中度痔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消化能力不佳的人最好少食蒜苗;过量食用蒜苗可能会影响视力。
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信息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bfbz/1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