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以EOS弥漫性或局限性浸润胃肠道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第1年内很少缓解。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EG发病率为(22~28)/10万。
EG与EoE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但临床上EG与EoE共存病例并不多见。发病以年长儿多见,新生儿、小婴儿发病率极低。
胃和小肠是最易受累部位。临床表现多有腹痛、饱腹感、腹泻、腹胀、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及体质量减轻等,可有胃溃疡的发生,但是这种溃疡对PPI治疗效果欠佳,而对局部或全身激素治疗有效。5%~10%的患儿可发生某些部位狭窄,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发生肠梗阻和穿孔,肠梗阻包括由于狭窄造成的机械性梗阻和由于炎症、水肿以及胃肠动力降低造成的功能胜肠梗阻两种因素引起。此外,还可伴发一些全身症状如低热、营养不良胜贫血、肝损害及心肌酶升高等表现。胰腺炎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胆管炎较少见。25%的EG患儿可发生假性息肉。EG是独立存在的疾病,并不是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胃肠道表现,二者发病机制不同,尚未见EG患儿若干年后发展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报道。
EG根据EOS在胃肠壁浸润部位分3个亚型: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这3个亚型是3种不同疾病还是同一种疾病的3种不同表现,目前尚不清楚。黏膜型临床常表现腹痛、腹泻等炎性症状;肌层病变型常表现狭窄或梗阻;而浆膜型常出现胸腔或腹腔积液,检验积液可见大量EOS,66%的EG患儿外周血EOS增加而骨髓中可见大量成熟的EOS。
内镜检查只适用于粘膜型的诊断。可见病变部位茹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或结节形成等。黏膜组织活检需采取多点活检(6点以上)才能提高确诊率。Ammoury等发现,12%的儿童EoE在胃部有EOS浸润,计数10个/HPF,活检茹膜组织有EOS浸润,50%的EG患儿食管茹膜EOS计数增多,临床可有咽下困难症状,这种情况局部激素治疗有效。消化道造影、腹腔B超或CT可辅助诊断,目前胶囊内镜逐渐用于EG诊断。
诊断标准:临床应用较多的是Talley标准。(1)有典型胃肠道症状;(2)消化道活组织检查多个部位(6点以上)EOS浸润或特征性影像学异常伴外周血EOS增多;(3)无寄生虫感染及消化道外其池组织EOS浸润。有建议,组织学检查在胃部EOS计数应30个/HPF,在十二指肠EOS计数应50个/HPF。
治疗:多数学者认为EG预后良好,但有学者认为很难完全缓解,且复发也是其特点,因此需要较规范、严谨、持续的治疗。(1)饮食疗法:同EoE,一般3~6周内症状好转。
(2)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皮质激素仍是首选,EG激素治疗不推荐局部用药,常用醋酸泼尼松0.5~1mg/(kg?d)口服,一般服药2~14d后症状明显缓解,服用2~4周后见效逐渐减量,如病情严重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时,可静脉用甲泼尼龙唬泊酸钠1~2mg/(kg?d)。待病情完全缓解后,笔者建议给5~10mg的小剂量维持量,总疗程以2-3个月为宜,将复发降到最低限度。②氯雷他定、酮替芬:可抑制肥大细胞产生,长时间应用可减少复发。③孟鲁斯特纳:白三烯作为EG发病机制中EOS的释放介质,促进EG发病,因此自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纳可用于治疗EG,但有文献报道无效。④免疫抑制剂应用:如患儿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笔者认为免疫抑制剂应格外慎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⑤美泊利单抗、色甘酸钠:治疗EG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⑥注射用澳马珠单抗系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抑制免疫反应,但尚存在争议。⑦手术治疗:对于存在幽门梗阻或肠梗阻患儿如经内科治疗无效,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应继续内科巩固治疗。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1月第30卷第1期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zysx/9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王旭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