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注意事项 > > 正文 >

节假日怎么吃附解酒十方

泛发性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61.html

节日里,饮食比较丰富,大鱼大肉,千万不要因为贪恋节日的美食,以至于暴饮暴食,进而导致急性肠胃炎、胆囊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人们为了玩的痛快,经常通宵达旦地唱K、喝酒、玩麻将,饮食规律打破,影响了健康。

大家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节日的饮食生活,享受节日,而不是等待节后综合症的骚扰!合理饮食注意以下几点:

1、清淡少油腻,搭配要合理

过分“充足”的营养使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节假日活动量比上班时要少,人们又常睡个“懒觉”,几天假期又长几斤体重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最好注意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应该比平时更清淡些,减少脂肪的堆积。

2、蔬菜胜良药

节日的餐桌菜肴丰盛,顿顿离不了鱼肉荤腥。然而,人们却常感觉疲劳倦怠、胃肠胀气。这时,少沾些荤腥,多吃点蔬菜,便可解除身体危机。新鲜蔬菜是一种碱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预防便秘,而且能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3、水果不可少

节日饮食杂乱,更容易使人上火、便秘,多吃些水果,既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润肠功效,还能调节改善人体的代谢机能,预防各种疾病,增进身体健康。但要注意的是,水果与蔬菜的消化时间和过程都不同,应分开食用,否则水果中的大量酵素,会使蔬菜的纤维素腐坏,无法被肠胃吸收。

4、主食不可忘

春节期间,人们大都习惯于多吃菜、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这是不可取的。粮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它参与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使其完全氧化,减少有毒物的生成,还为人体提供膳食纤维。因此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应避免无限量地吃菜,将一部分胃口留给主食。

5、宁可少吃一口,不让胃肠难受

聚餐家宴常常是很丰盛的,丰盛的菜肴和相互之间的布让往往使人食欲旺盛而“吃撑”了,造成胃肠的不适甚至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小到消化不良“拉肚子”、打嗝腹胀“反酸水”,大到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自我节制。

6、多喝茶,少饮酒。

酒伤肝又伤身,过量伤己又害人。聚会难免要喝酒,适量饮酒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可一旦过度饮酒,就会危害身体健康,严重者患上胃病、酒精肝等,广大酒友一定要注意。饮酒应限量,过量的酒精会造成肝脏、大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损伤,同时,饮酒的社会危害也非常突出:酒后开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等。

7、注意食品卫生,清洁新鲜不得病

食品的卫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避免食物中毒的最重要一点。最好的饭菜是现做现吃,选择新鲜的食品原料制作,马上食用不放置。特别注意的是:不新鲜的熟肉制品和冷荤凉菜千万别食用;冰箱里存放的食品取出后要彻底加热后食用;生吃的蔬菜一定要洗净;加工食品过程中一定坚持生熟分开。

8、聚餐提倡分餐制,公筷公勺大家使

许多疾病是经消化道传染的,筷子在每个人的口中和菜肴中进进出出,会使疾病得以传播。谁也不愿意在欢乐的聚餐宴会后染上疾病,所以,提倡分餐制是保持健康身体的措施。最简单可行的就是在餐桌上准备公筷公勺,避免个人的筷子和勺进入大家的菜肴中。

9、按时就餐莫贪玩,饮食规律要牢记

节日的饮食还要注意的就是按时按点,不要因为玩和睡打乱正常的饮食规律,使胃肠不适应而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每到节假日和节假日刚刚度过,都有一些人消化不良、身心疲惫,休假反而休出了毛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

10、适当运动保健康

这里说的不是强度的竞技运动,而是诸如走路、散步、按摩之类适当的运动。长假里不正常的作息,很容易造成神经系统乃至消化系统的紊乱,而适当的运动可以进行适当的缓解。

如果不慎喝多了,赶快用下面的方法解酒。

解酒方法10种:

(1)绿豆解酒:绿豆适量,用温开水洗净,捣烂,开水冲服或煮汤服。

(2)甘蔗解酒:甘蔗1根,去皮,榨汁服。

(3)食盐解酒:饮酒过量,胸膜难受。可在白开水里加少许食盐,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4)柑橘皮解酒:将柑橘皮焙干、研末,加食盐1.5克,煮汤服。

(5)白萝卜解酒:白萝卜1公斤,捣成泥取汁,分若干次服。也可在白萝卜汁中加红糖适量饮服。也可食生萝卜

(6)鲜橙解酒:鲜橙(鲜橘亦可)3—5个,榨汁饮服,或食服。

(7)橄榄(青果)解酒:橄榄10枚,取肉煎服。

(8)甘薯解酒:将生甘薯绞碎,加白糖适量搅拌服下。

(9)鲜藕解酒:鲜藕冼净、捣成藕泥,取汁饮服。

(10)生梨解酒:吃梨或挤梨汁饮服。

扫描或长按以下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zysx/1300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