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注意事项 > > 正文 >

干货分享针灸取穴在精不在多,一病选一穴

得白癜风怎么办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05500.html

贺普仁说:“我们认为在保证临床有效基础上,尽量少‘配穴’,这就相对减少了患者痛苦,另外在进针时手法一定要灵敏,这一点对减少患者痛苦也很重要。这样,不仅对患者有好处,同时对总结临床疗效也非常有利,能够发现有效穴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孔最。孔,孔隙也。最,多也。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郄穴。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经官能症穴:承山。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主治:功能性精神病。17、癫痫穴:腰奇。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2.5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操作:刺0.5-0.8寸,强刺激。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操作:刺后炙20分钟。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强刺激。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操作:直刺0.5-1寸,泻法。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操作:直刺1-1.2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操作:刺0.5~1寸,平法。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29、三叉神经痛穴:鱼腰、四白、承浆。从下方刺入鱼腰0.3~0.5寸,四白斜向上方刺入0.5~0.8寸,均行捻转手法,可加下关穴。主治:三叉神经及眉棱骨痛。

30、枕神经痛穴:风池。操作:刺2寸,提插补泻,泻法。

31、前头痛穴:中脘。操作:直刺1.5寸,泻法。

32、偏头痛穴:太冲。操作:斜向足跟刺1.2寸,泻法。

33、后头痛穴:至阴。操作:刺0.3寸,

34、失眠I穴:大陵。操作:斜向手心刺1寸,捻或提。主治:思虑过度引起失眠,精神性失眠实证,泻大陵。

35、失眠Ⅱ穴:风池。操作:脑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失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脑供血不足。

36、泌感穴:秩边。操作:直刺2.5~3寸,如为肾盂肾炎可配肾俞、阴陵泉,如为膀胱炎,可配膀胱俞、三阴交穴,如为尿道炎,可配中极、三阴交。

37、降压穴:曲池。操作:高血压伴高血脂可配丰隆,如肾炎引起则配三阴交。

38、疟疾穴:疟门。操作:刺入1寸,捻转泻法,可加身柱穴点刺出血。

39、甲亢穴:阿是。操作:直刺0.5~1寸,捻转泻法,突眼可配睛明、四白、鱼腰、丝竹空,心慌气短配内关、神门,消瘦多汗,可配三阴交、足三里。

40、胃痛穴:中脘。操作:直刺1.5寸,捻,平法。主治:胃脘痛、腹胀、呃逆。

41、胃炎穴:印堂。操作:向下斜刺5-8分,提捻。主治:急慢性胃炎、胃胀气。

42、止泻穴:申脉。操作:直刺0.5寸,捻,平法,加灸。主治:急性泄泻、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

43、止吐穴:内关与大陵之间。操作:直刺1寸,捻,強刺激。主治:胃肠不适及神经性呕吐。

44、止痢穴:大肠俞。向脊柱方向刺入1.5寸,捻。主治:痢疾、肠炎。

45、便秘穴:支沟。操作:直刺1.5寸,泻法。

46、戒烟穴:列缺。操作:向上斜刺0.5寸,捻,加炙。

47、肾炎穴:三阴交。操作:直刺2.5寸,泻法,可配肾俞、足三里、关元。主治:急慢性肾炎。

48、急腹症穴:足三里。操作:刺2寸,捻转泻法。

49、胆痛穴:胆囊。操作:直刺1.5寸,快速捻转次/分。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绞痛、胆道蛔虫症。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杜嵩亲自授课一病一穴一针初级班年1月11日-12日(10日全天报到)长沙高级班年1月13日-15日(12日全天报到)长沙中医特效针灸杜嵩独针初高级一病一穴治疗膝关节疼痛

独针疗法正在解决美女的小叶增生!2分钟以后,美女自感胸部发热,感觉一股热流立刻从腰部串到胸部!而且增生明显松懈!并且手指正在排体内的湿寒气!最后露出开心的笑容!亲爱的各位伙伴们,爱自己,一定爱自己身体开始!

独针开四关一次去除脸上痘痘

这位大叔经常玩电脑,以致于肩膀处不能多动,而且疼痛,经扎完2号针,疼痛感消失!其女儿一个劲说神奇!一定也要为父母报个独针班学习调理自己的身体!以下为前后调理对比照片

患者肩周云门位置疼痛轻轻一按就受不了,一寸针直刺鱼骨穴酸涨感一分钟立刻发射至整条胳膊一次云门位置就不痛了,云门属肺经在大鱼际附近找压痛点而鱼骨针感最强所以一针见效。

独针学员在现场学习的不亦乐乎!同时意想不到调理着自己的身体!可都是零基础学员哦!

中医针灸杜嵩特效独针一病一穴治疗乳腺增生心脏急救穴手法演示

独针简介

‘独针’就是一根针、一个穴,解决病疼问题。

——人人都能学得会的针灸!零基础,即学即会,用之即效!杜嵩老师自年独创“独针”疗法以来,在原有的解决疼痛问题上,发展到治疗脏腑疾病。由原来治疗几种常见病发展到治疗五十多种疾病,效果神奇独特。

“独针”每法只取一穴,一穴即效。以独特的手法进针,通过刺激神经达到解痉挛的目的,来治愈疾病。独针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的疾病。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一类型,首先做出诊断,然后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独针”独有的优点

1.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2.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痛、镇静等作用。

3.操作方法简便易行,随手带几根针在身上,就能随时救人。

4.安全可靠(“独针”只扎四肢手足)。

授课内容--研修班五天时间认识篇和操作篇

初级班2天收费元

第一章以经络学说指导临床,讲解辨证论治的主体。

第二章独针针法

1号止痛解痉针

2号止痛正骨针

3号心脏急救针

4号美容调水针

5号膝关节针

6号全身止痒针

7号坐骨神经针

8号癌症止痛针

9号皮肤瘙痒针

10号咽炎针

11号胃病针

12号胃痉挛针

13号腰间盘突出针

14号急腹痛针

15号通气针

16号上焦针

高级班3天收费元

17号驱寒针法

18号阴阳开关针法

19号治便秘针法

20号除结节针法

21号除痛经针法

22号降压针法

23号除湿针法

24号鼻炎针法

25号醒脑针法

26号开四关针法

27号祛瘤针法

28号小周天开穴针法

29号大周天开穴针法

30号清障针法

31号治骨股头针法

32号泄热针法

33号透针针法

34号除燥针法

35号治腹泻针法

36号升阳针法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zysx/1124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