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冬天怕冷老中医教你五招暖
过了冬至,气温一天比一天低。除了多穿衣服之外,一桌热腾腾的暖身饭菜,也能帮我们抵御寒冷。
战术1:首选牛羊肉性质温热的肉类,是暖身的首选。它们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具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吃这些肉可使身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其中牛羊肉、鸡肉是首选;狗肉的温性更强,可以酌情食用,不过有高血压的人最好少吃。
最佳吃法:涮羊肉、煲鸡汤。烹调方法清淡、食性平和,所有人适宜。
战术2:增铁能耐寒人体血液中缺铁也怕冷。贫血的妇女体温较正常血色素的妇女低0.7℃,产热量少13%,当增加铁质摄入后,其耐寒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怕冷的人可以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菠菜、蛋黄等。
最佳吃法:菠菜炒肝尖。菠菜和猪肝中都含有丰富的铁,因此能达到强强联手的作用。同时,猪肝含胆固醇较高,菠菜能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战术3:多吃根茎类中医主张,冬天要多吃土里生长的蔬菜,即根茎类蔬菜。它们吸取了土地的温性,不但暖身,还可以温补脾肾。西方研究发现,人怕冷与身体无机盐和碳水化合物缺乏有关,而根茎类蔬菜正好可以大量补充。山药、红薯、土豆、白萝卜等都是冬季的首选。
最佳吃法:萝卜排骨汤、蒸山药、红薯小米粥、土豆炖鸡块。根茎类蔬菜和肉类搭配,可以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若搭配豆类,则暖身效果更好。
战术4:辛辣加把火带有辛辣味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胡椒等,都具有开胃消食、散寒祛淤的功效,适当吃点可以为冬天的身体点上一把火。不过,辛辣食物有刺激性,胃不好的人不适合多吃,高血压、痔疮、肺结核等热性体质,也要少吃点。适量,是吃辛辣食物的首要原则。
最佳吃法:麻婆豆腐、小葱拌豆腐。豆腐稍微偏寒,不会让辣椒的热性过盛,和它是最佳搭配。
战术5:补碘促循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蛤蜊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加强皮肤血液循环,抗冷御寒。
最佳吃法:海带炖排骨、海带红烧肉。如果可以加点黄豆就更好了,补碘的同时还补钙。
医院中医科
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疗法和确切的疗效。那么,患哪些疾病该看中医呢?
慢性疾病
中医的思想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在诊疗时特别注意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善于分析、综合和推理,擅长于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平衡。因此,中医对于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尿道综合征、贫血、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脑血管系统疾患的治疗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大病初愈
大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虚弱现象。此时采用中药调理效果尤为显著。因为此时中医采用扶正祛邪,辩证施补,全面调理的治疗方法,故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地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妇科疾病
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带下病、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妊娠及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医治疗妇科用药谨慎,且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不仅治标而且治本。
儿童疾患
儿童尤其是幼儿生病时,因为幼儿较难描述病情,就是家长往往也很难准确的描述病况。而中医通过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查,通过综合分析,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
疑难疾病
各种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后及癌症晚期病人,中医治疗可帮助早日恢复或延长生命期,提高生活质量。阳痿、遗精、烧尽、死精,女性不孕、神经官能症、面瘫、脱发、风湿、痹症、牛皮癣、白癜风等疑难病求治于中医中药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
有病难诊
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各种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检查化验后,仍难以确诊是宜看中医。如对于气虚自汗、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胀、便秘、溏泄、小便频数、夜尿频频、口渴、心悸、胸闷、狂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经中医仔细辩证,诊断出病因并对症施治,对西药过敏或者严重副作用时,亦可改用中医药治疗。
看中医前的四个注意
(1)不要化妆。“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2)不要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3)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
(4)不要做剧烈运动。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阅读是种智慧,分享是种美德,你的一次分享也许正是你的朋友所需要的,你的一次转发,也许会帮助无数人.扫描或长按二微码,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zysx/11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