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预防保健 > > 正文 >

这些蘑菇都有毒,千万别吃

夏秋季节是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防范和减少食用有毒野生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的这些蘑菇可千万不能吃。

白鹅毒膏菌,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狗尿苔,是长在臭墙角或干大粪上的一种有毒的蘑菇。菌盖小且光滑,无条纹或条棱,半球形至钟形,菌盖直径3cm左右,烟灰色至褐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菌肉污白色。其毒素为光盖伞辛(psilocin)等,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应。发病较快,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

摩根小伞,子实体大,白色。菌盖直径5~25cm,半球形,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菌盖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离生,宽,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褶缘有粉粒。菌柄圆柱形,长10~28cm,粗1~2.5cm,表面光滑,污白色至浅灰褐色,菌环以上光滑,环以下有白色纤毛,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干时有香气。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

网孢牛肝菌,又称蛇麻菌,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细绒毛,紫红、枣红至土红色,菌盖表面下菌肉带玫瑰红色,受伤处变蓝色,直径4-12cm,扁半球形,后期稍平展,湿润时粘。菌肉淡黄色,多被视为毒菌,反应有中毒情况。

致命白毒伞,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菌盖直径4—7cm,凸镜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近白色,较密。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油辣菇,又称臭黄菇,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中毒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

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在国外还被称为“死亡帽”。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此菌有剧毒,含有毒肽、毒伞肽两大类毒素,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死亡率高达75%以上,甚至%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夏秋季生长在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炎病症。

苦栗茸,群生于杉、栗的枯木。有苦味。

月夜茸,群生于榉树林。茎部裂开有黑色斑点。

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长5-10cm,粗1-2.5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多被认为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铅绿褶菇,夏秋季群生或散生,喜于雨后在草坪、蕉林地上生长。有毒,该菇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这是近年广东引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种类之一,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

卵天狗菌,多产于阔叶树林下,食用会引起强烈下痢。

蛤蟆菌,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此毒菌因可以杀死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

一枝玉蕈,多产于阔叶树林,茎裂成很细的痕迹。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比较见效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yfbj/762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