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晚哭闹原因和睡眠
宝宝夜里睡觉哭闹无疑是最令妈妈们头痛的事情之一,不仅会令妈妈眼中缺乏休息,长时间的小儿夜哭也会导致宝宝因睡眠不足而影响身体发育。
年轻的妈妈们往往并不知道宝宝夜哭到底是什么原因,纸尿片是刚换过的,肚子也吃得宝宝的,为什么小宝宝就是哭闹不肯睡呢?导致小儿夜哭的12个常见原因!
1.吃得太饱或饿了都会导致小儿夜哭
宝宝哭闹一定是有原因的,一般而言,小宝宝隔2~3个小时就可能要吃奶,有些妈妈却喜欢固定3个或4个小时才让宝宝吃一次奶,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无法忍耐饥饿的宝宝而言,这种方式无疑十分痛苦,因此往往气得哭闹不止,而且在吃奶时会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爸爸妈妈以为宝宝哭闹是因为没吃够,于是又喂了一次奶!可是你知道吗?宝宝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仍旧保留着吸吮反射能力,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放到宝宝的小嘴里,他就会用力吸吮,结果导致吃奶量过多,宝宝的小肚子越来越胀,进而因为感觉不舒服而哭闹不止。
解决方法:
到底应该隔几个小时喂一次奶,要依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至于每次喝奶总是又快又急的宝宝,可在喂到一半时先给其拍背排气,以免吸入过多的空气。另外提醒妈妈们千万别过早给宝宝戒掉夜奶。
2.宝宝肚子胀气也会夜间哭闹
由于消化功能不够完善,所以宝宝会不定期出现腹胀状况。
解决方法:
吃奶后帮宝宝拍背排气。如果宝宝经常胀气,请考虑换一种配方奶粉,而哺喂母乳的妈妈则少吃一些产气食物(如豆类、豆浆与地瓜等)。
3.肠绞痛易引起小儿夜哭
在肠绞痛发生时,宝宝的小脸会胀红、下肢蜷曲于肚子上,这种情形通常发作得很急,常见于下午及夜间,好发于3~6周新生儿。当然,妈妈不要过于紧张,等宝宝到了3个月大左右时,肠绞痛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解决方法:
对付宝宝肠绞痛有一些法宝,可以抱起宝宝,有规律地、轻轻地摇一摇,在宝宝小肚子上擦一些消胀气的药膏并按摩一下,或用温毛巾放在宝宝胃部、唱唱歌、洗个温水澡等,都可以有效舒缓宝宝的不适感。如果上述方法均不能奏效,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4.缺钙的宝宝更容易夜哭
宝宝缺钙不积极治疗很可能患上佝偻病,缺钙的宝宝夜间常常烦躁不安,还会出现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等症状。
解决方法:
缺钙导致的小儿夜哭,妈妈们需要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多带宝宝晒晒太阳,宝宝夜啼的现象会得到改善。如果出现严重的佝偻病迹象,赶紧看医生。
5.受惊吓的宝宝易夜哭
白天带宝宝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很容易让宝宝受到惊吓,半夜三更会突然惊醒,哭闹不安,表情异常紧张,这大多是出于白天过于兴奋或者受到刺激的原因。
有些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安抚需求时,肌肤触摸可以让宝宝心静,但有些父母由于白天工作忙,照顾孩子时间少,到了晚上宝宝会以哭泣来引起父母注意,让父母抱抱自己获得安抚。
解决方法:
惊吓而哭闹的宝宝需要更多地安全感,妈妈平时少带宝宝去喧哗的场所,避免宝宝直接接触使他害怕的物体或人,宝宝惊醒后安慰他,告诉宝宝没什么好害怕的,让宝宝安稳入睡。父母应尽量抽出时间多陪宝宝,宝宝的“皮肤饥饿”得到满足,就不会夜间哭闹了。
6.想睡觉又睡不着的宝宝爱哭闹
有些小宝宝在睡觉之前显得比较烦躁,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那就表示想睡觉了。
解决方法:
请给宝宝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
7.母乳妈妈吃了重口味的食物宝宝爱夜哭
哺喂母乳的妈妈如果吃了口味比较重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哩等,宝宝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哭闹。
解决方法:
哺喂母乳的妈妈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或含咖啡因、酒精的食物与饮品,以免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反应。
8.被尿憋醒的宝宝爱夜哭
睡前饮水太多,或是奶粉冲得过稀,宝宝到了夜间被尿憋醒,不能以言语只能用哭啼来表达。另外尿湿的尿布刺激宝宝也不能入睡。
解决方法:
妈妈要有意识地训练宝宝的小便规律,妈妈们应该逐步训练宝宝的小便规律,让宝宝能逐渐控制小便。睡前1~2小时不要给宝宝喝太多水。如果宝宝因为尿急哭闹,妈妈们只要为宝宝把过尿,宝宝就能继续入睡。建议妈妈们准备一盏不太亮的小夜灯,给宝宝把尿或换尿不湿的时候开这个灯,这样宝宝就不会因为强光的刺激而没了睡意。
9.纸尿裤湿了也会引起小儿夜哭
这种状况比较容易判断,目前许多纸尿裤都有尿湿显示功能。
解决方法:注意观察纸尿裤是否已经膨胀,以便及时更换。
10.嘈杂的环境导致小儿夜哭
太多嘈杂的声音、震动或视觉刺激,也会让宝宝变得不安、爱哭闹。
解决方法:
适度的安抚或温柔的触摸,都可以有效环节宝宝的情绪。
11.环境太冷或太热导致小儿夜哭
小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够强,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都会让宝宝感到焦躁或不舒服。
解决方法:
尽量在室内维持舒适的温度(22℃~24℃),在外出时及时给宝宝添减衣服。
12.宝宝患了其他疾病
除了肠绞痛之外,中耳炎、肠胃炎或疝气等也都可能是造成宝宝身体不适而哭闹的原因。
解决方法:
一旦宝宝出现不吃、不睡、体重不增加、行为突然异常等状况,或是哭泣声音和平时明显不同,更像是疼痛、发烧等原因所引起的哭闹,那就很可能患上了某些儿科疾病,请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
丹丹姐姐在此建议:
对于总是夜啼的孩子,父母为其按摩,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方法为:
家长用大拇指从孩子的拇指指尖处沿拇指外侧推向孩子的掌根处,做50-次;由无名指指尖沿掌面推向掌根处,做50-次;
沿前臂掌面正中,从腕关节推向肘关节,20-30次;
从腕关节沿前臂大拇指掌侧面向肘关节推30次,掐掐孩子手掌面与腕的横纹中点;
掐掐孩子手指尖的十宣穴;
揉孩子头顶百会穴20-50次;
自下而上为孩子捏脊3遍。
宝宝的睡眠形式有两种:
安静睡眠(深睡眠)和活动睡眠(浅睡眠)。
深睡眠:
睡眠安静,脸部和四肢呈放松状态,呼吸非常均匀,偶有鼻鼾声。即使偶尔有惊跳动作或嘴角摆动,仍属完全休息状态。
浅睡眠:
整个睡眠过程不安静,眼虽然闭合,但可见到眼球快速运动,宝宝偶尔短暂的睁开眼睛,四肢和躯体有一些活动,脸上常显出可笑的表情,如微笑和皱眉,有时出现吸吮或咀嚼动作,轻微的声响就可引发惊跳动作,有时甚至突然啼哭。
注意:
浅睡眠时,一些极其轻微的声音均可引发宝宝突然惊跳,使家长认为是受了惊吓,并急忙抱起宝宝,其实这会扰乱宝宝正常睡眠。
一些宝宝浅睡眠时会突然啼哭(可能与做梦有关),但家长却担心是饿了熏急忙抱起喂奶,而此时宝宝并不希望被打扰,因而以大声啼哭抗议,父母见此情景愈发着急,拼命用各种方式安抚宝宝。
有些家长则误认为孩子患病,医院,到医院时才发现宝宝已安然入睡。由此可见,婴幼儿浅睡眠时可多次出现躯干和肢体的部分运动以及轻声抽泣,这是睡眠中的正常生理现象,所以没必要认为是孩子睡眠不好,更不要抱起来或喂奶。此时,可暂时不触碰孩子,如果哭出声音来,可以轻轻拍一拍,稍加片刻宝宝就又会进入深睡眠了。
但大家还要注意:
1.戒吃夜奶。
婴儿到7-10个月大时,逐渐戒掉吃夜奶。妈妈只要注意日间喂哺充足,而睡前的那一餐,也可以迟一点。例如,晚间8点左右喂孩子,孩子一般可持续睡10小时而不觉得饥饿,也不会苏醒。晚上喂奶不宜太多,以免孩子饱滞而睡不着。
2.勿含奶嘴睡觉。
含奶嘴的确有助于孩子入睡,因为嘴部不停地吸吮,这种重复的动作可使孩子入梦。一旦睡觉时奶嘴掉下来,孩子也会惊醒。因此,一般对3个月大以后的婴儿,妈妈可尝试不让其含奶嘴睡觉。孩子开始会有点不习惯,但经过一段时间,就可适应。
3.温度要适中。
在安放孩子睡床时,要注意被子是否保持合适温度。通常的反应是,孩子觉得热时,就会脸红,有出手汗的现象,而孩子觉得冷,就会手脚冰凉。
4.开灯免哭闹。
如果在夜半时分,孩子处于半梦半醒状态,发现一片漆黑,认不出四周的环境,就会嚎啕大哭。
家长不妨试一试尽量在房间保持微弱光线,例如使用声控“宝宝台灯”———宝宝稍有动静,床头灯就会自动亮起,这可减少恐惧。
8至12个月大的宝宝如何睡眠当宝宝长到8至12个月大时,已经养成相当稳定、正常的睡眠规律,对于父母的打扰大大减小了。
由于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睡眠的条件,有些父母为了从小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开始试着与他(她)分开睡。而无论是不是分开睡,这个月龄的宝宝都有许多问题需要妈妈特别注意。
宝宝的睡眠规律
调查显示,8至12个月大的宝宝平均每天睡眠13个小时。但是,不同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也各不相同,有的宝宝每天只睡9个小时,有的却可以睡18个小时。白天睡短觉的时间也有很大差异,有的宝宝每次只睡20分钟,有的宝宝却睡好几个小时。
一般情况下,都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睡眠时间过长,总体上不利于其智力开发,因为只有宝宝清醒的时候,才可能有更好的精力、更高的效率,来学习和接触新鲜事物。
多数宝宝每天白天睡两次,上、下午各一次,也有的宝宝白天睡三次。多数婴儿会在午饭后睡一觉,但是这一觉如果睡得太长的话,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因此,你可以设法将宝宝下午睡觉的时间提前,或者缩短睡觉的时间,提前把他叫醒,抱着他玩一玩。
另外,在早晨和傍晚时,都要设法使宝宝保持清醒,否则会影响晚上正常睡觉。
宝宝的睡眠安全
如果宝宝发育正常的话,8至12个月时就已经学会翻身,并能够选择自己最舒适的睡眠姿势了。
有的宝宝特别好动,甚至在睡眠中也不例外,隔一会儿就会翻个身,所以你一定要注意他的安全问题。
首先要防止他自己掉下来,床边上要有护栏,而且要把所有他有可能利用来爬到床外的东西清理出去,例如体积较大的布娃娃、玩具和枕头等。
另外,摇篮上吊着的玩具也有可能被他抓掉砸着他,最好也要拿开,除非它特别坚固。
宝宝的睡具里不要放任何可能妨碍其呼吸的东西,例如奶瓶、玩具等。还有,带棱角、尖头的、易缠绕、打结的东西也必须清理出去。而且,宝宝的睡具、衣服和小被褥要时刻保持清洁和卫生,防止病菌感染。
总之,每次在他睡觉前,你都要把婴儿床和摇篮里及其周围、以及他的小手所及的范围内所有的东西检查和清理一遍,确保安全、卫生。
妈妈应该怎么办?
从理论上讲,由于宝宝在夜间睡眠时已经基本没有进食的需要,因此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睡眠的条件,尽管许多父母出于感情上的考虑,还舍不得与宝宝分开睡。
但不少父母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一旦条件成熟时就立即与宝宝分开。实际上,让宝宝独立睡眠的好处很多,除了培养其独立个性之外,也能让父母得到更大的解脱,在夜间睡得更好。
由于宝宝天生胆小,依赖性很强,因此害怕孤独,不愿与大人分开。白天,即使大人离开他一小会儿,他也会焦燥不安,甚至大哭大闹,而大人一回来他就没事了。晚上睡眠时更是如此,刚开始时必须有大人的陪伴才能睡着。
因此当你尝试着与宝宝分开睡时,他一定很不适应,其第一反应就是哭闹,有的甚至哭闹得相当厉害。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没有经验的年轻妈妈就手足无措了,立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其实,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他睡觉时,你都可以采取一些过渡措施。例如当他哭闹时,你可以在不远处答应一声,喊一声“宝宝别哭,妈妈在这儿,宝宝乖??”。或者也可以在门口站一会儿,隔一段距离哄哄他,一会儿再离开。其实,只要宝宝能意识到你的存在,就不那么孤独、害怕了,一会儿就会安然睡去。
在一开始时,宝宝哭闹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发现有熟悉的大人在附近,即使没人过来陪伴他,他也会逐渐安定下来。因此除非他哭得特别厉害,可能有其它问题,否则就不要理他,你远远地答应着,让他自己呆着,等他累了,就会自己进入睡眠状态。夜间他醒来时也是如此,尽量不要过去抱他,不要跟他玩,不给他刺激,只远远地哄哄他就可以了,或者也可以过去给他铺铺床,掖一掖被子,或者给他挪一挪姿势和位置,哄哄他,然后马上就离开。
为了更好地实现他独立睡眠,你也可以采取一定的辅助性措施。例如,白天尽量让他少睡觉;每天晚上确定一个睡觉的时间;睡觉前,给他做一些程序化的事情,例如先给他洗澡,唱唱儿歌,抱一抱,亲一亲,哄一哄,然后再离开,让他独自入眠。这样,以后每天晚上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他就会很熟练地按照你的引导,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
晚上睡觉时,要注意把宝宝和你卧室的房门打开,让宝宝更明确地感觉到你的存在,同时也方便你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你也可以过去看看他的睡眠情况。例如,头部周围有没有可能妨碍其呼吸的东西?被子盖得怎么样,被他蹬开没有?需不需要换尿布和褥子?等等。但是注意不要把灯光打得太亮,不要给他的睡眠造成干扰。
白癜风治疗方法最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yfbj/7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火锅为什么会上火教你五个小窍门不上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