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预防保健 > > 正文 >

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粪便变化

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粪便变化是检验技师需要了解的知识,个人搜索整理如下:

一、细菌性痢疾

为痢疾志贺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变是结肠化脓性炎症。急性患者腹泻频繁,每次大便量少,粪便中混有大量的黏液和脓血,呈灰红、灰白或鲜红色,呈碱性反应。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巨噬细胞,红细胞呈分散排列。慢性患者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也可呈糊状或水样,镜检以服细胞增多为主。粪便细菌培养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二、溶组织阿米巴痢疾

为溶组织阿米巴侵入结肠形成较深的溃痛所致。患者腹泻次数较少,每次大便量较多,粪便带血和黏液,血和黏液常与粪便共存但不混合,粪便呈果酱色,有腐臭,呈酸性反应。镜检可见大量成堆红细胞,一般白细胞较少,如继发感染时脓细胞可增多,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结晶。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慢性型患者间歇期粪便内可发现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某些经常发作的不带血的轻度腹泻患者粪便中可发现结肠阿米巴,甚至是大量微小阿米巴。在某些长期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可见脆弱双核阿米巴。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多为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不同表现各异。若表现为胃肠炎者,每次粪便量多,水样,可含少量黏液;偶见脓血便,镜检可见数量不定的脓细胞,可伴有红细胞。细菌培养可诊断病原。

四、消化不良

多见于婴儿,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多水,黄色或黄绿色,可呈泡沫样或蛋花汤样,混有少量黏液,可见白色或是黄色小块。镜检可见大量淀粉颗粒和脂肪滴,重者可见少量白细胞。

五、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较轻时可导致发酵性消化不良或腐败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泻;较重时易诱发金葡菌性肠炎、真菌性肠炎或艰难梭菌假膜性肠炎等,症状与病原有关。粪便检查时多有细菌比例异常,其他特征各有不同。

延伸阅读……

粪便隐血试验-检验基础

当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破坏,肉眼不见血色,镜检不能看到红细胞,称为隐血。检测隐血的试验方法称为隐血试验。

一、方法

(一)邻-甲苯胺法[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的氧,将邻-甲苯胺氧化为邻-甲偶氮苯,呈现蓝色。

1.邻-甲苯胺冰乙酸溶液:取AR级邻-甲苯腊ml,加冰乙酸至lOOOml.可借用血糖邻-甲苯胺试剂。

2.1mol/L过氧化氢溶液。

[操作]用竹签挑取少许粪便于白瓷板、玻片或滤纸上,滴加邻-甲苯胺冰乙酸溶液2-3滴,再加过氧化氢溶液2-3滴,混匀后立即观察结果。也可用棉签涂取少许粪便,然后将邻-甲苯胺冰乙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直接滴加在棉签上,立即观察结果。

++++:加入试剂后立即出现黑蓝色。

+++:加入试剂后立即出现蓝褐色。

++:加入试剂后初显浅蓝色,逐渐呈明显蓝褐色。

+:加入试剂lOs后,初显浅蓝色渐变为蓝色。

-:加入试剂2分钟后仍不变色。

1.过氧化氢易分解失效,要经常检查。方法是将其滴加在血膜上,若逐渐产生较多小气泡表示有效,否则要重新配制。

2.试验前3天禁食动物血、肉、肝及铁剂、中药或生食富含叶绿素食物等,以免引起假阳性;粪便脓汁中的中性粒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也可引起假阳性,可将标本用生理盐水制成糊状煮沸2分钟,冷却后再进行试验。

3.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可干扰过氧化氢对显色物的氧化,引起假阴性。

4.用正常粪便或在其中加入少量溶血液制备阴性或阳性质控标本,每天与待检标本平行测定进行质控。试验用具应加热去除污染的过氧化物酶,避免对试验的影响。

(二)免疫胶体金试纸法

在特制的纤维试纸条上预包被金标记抗人血红蛋白抗体(Au-Ab1),在检测线和控制线上分别固定抗人血红蛋白抗体(Ab2)和针对金标记抗人血虹蛋白抗体的第二抗体(Ab3)。检测时,若存在人血红蛋白(Hb),由于渗透作用,将在检测线处形成“Ab2-Hb——Ab1-Au”夹心结构,同时在控制线处形成“Ai—Ab1-Au”,出现两条色带,呈阳性反应;若不存在Hb,则仅在控制线处出现一条色带。

1.取一洁净干燥载玻片,滴加蒸馏水1-2滴。

2.用竹签挑取少许粪便,均匀涂抹于蒸馏水中,使成混合液,并让混合液集中。

3.将粪便隐血检测试带的反应端浸入混合液中,5分钟内观察结果。

阳性:控制线和反应线均显示色带(即出现两条色带)。阴性:仅在控制线出现一条色带。

无效:不出现色带或控制线不出现色带为无效,应重做试验。

1.试带应低温保存,不能冰冻,用前先复温。

2.粪便必须多部位多层面采集,尤其对硬质粪便。

3.用蒸馏水涂片。试带浸入时不要超过标记线。

4.若粪便外观呈柏油样而试验为阴性时,可能是由于血红蛋白过多,出现抗原过剩(前带现象),此时应将粪便混合液稀释后再进行检测。

(三)方法学评价

1.化学法是粪便隐血试验的传统方法,按其试剂的组成成分及操作方法分为普通化学法和化学试带法(将化学试剂组成成分置于试纸条上)。其原理基本相同,都是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催化过氧化物产生新生态的氧,氧化色原显色,如邻。甲苯胶法、邻联甲苯胶法、匹拉米洞法、无色孔雀绿法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灵敏度也能满足临床要求,但缺乏特异性和准确性,此外化学试剂不稳定,久置后可使反应减弱。外源性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植物性过氧化物酶等均可引起假阳性,食入维生素C或其他具有还原作用的药物可引起假阴性,因此,要求素食3天后,再收集标本进行试验。

2.免疫学方法是粪便隐血试验发展普及最快的方法。通常采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针对粪便中的人血红蛋白或人红细胞基质,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粪便中的隐血,如免疫单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斑点法、免疫肢体金夹心法等。免疫学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因而不需选择饮食。免疫学粪便隐血试验方法被认为是目前对大肠癌普查最适用的方法。该类方法主要检测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有近50%不能检出,原因是血红蛋白被消化酶降解变性或消化而失去抗原性、患者的血红蛋白抗原与抗体不匹配或者过量出血而使抗原过剩等。因灵敏度很高,某些正常人尤其是服用胃肠剌激药物时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3.粪便隐血试验无论用什么方法,均要求多部位多层面采集粪便标本,多次试验,以保证检出率,并区分出血是间断性还是持续性。

二、临床意义

1.粪便隐血试验对慢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该试验阳性说明消化道有出血,如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结肠息肉、钩虫病或药物性胃粘膜损伤等都可出现阳性。

2.粪便隐血试验可鉴别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性质,如消化道肿瘤时呈持续阳性,而消化道溃疡出血多为间断阳性。

3.粪便隐血试验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尤其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权威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yfbj/638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