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印象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但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过了“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冬至护眼正当时
在过了冬至,也就真正迎来了冬天,我们也会更注重保养。
但是有一个地方,总是容易被我们所忽视。那就是---眼睛。这个柔软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防护呢?
1.迎风流泪
冬季天冷风大,有些对冷空气较敏感的朋友,眼睛受到冷风刺激,泪腺分泌能力增强,泪小管周围肌肉因为遇冷收缩,便出现了“迎风流泪”现象,老年人由于泪腺和泪道功能退化更易患病。
寒冷天气外出最好做好眼部防护,大风天气最好减少出行。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便用脏手揉眼睛。脸盆、手巾要个人专用。避免传染沙眼、结膜炎等。
2.干眼症
冬季比较干燥,泪液蒸发较多,加上很多人户外活动减少,经常宅在家中看电视、上网等,近距离用眼过度,很容易出现眼睛发干、发涩等症状。
眨眼睛有利于泪水的分泌和分布,经常眨眼可以促进眼球的湿润,保护眼球。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对着电脑、电视等,每隔半小时或者一小时,要站起来活动,向窗外的远处眺望,多看看外面的绿色植物或者是闭目养神几分钟,让眼睛得到短暂的休息。
3.青光眼
冬季气温低,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短时间内人的眼压会急剧升高,极易诱发青光眼。患者会出现头痛、眼睛胀痛、视力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休息或睡觉后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但也正是这一缘故,青光眼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更有患者认为是患了感冒、肠胃炎等疾病,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青光眼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高度近视、远视的眼病患者等,一旦有恶心欲吐、头昏不适、双眼胀痛等症状时,一定要考虑青光眼发病的可能性,及时就医。
4.眼中风
天气寒冷,眼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血流变缓,血栓易形成,造成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即所谓的“眼中风”。此病发作起来十分凶险,特别是当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可导致突然全盲,若发病超过4小时未能有效治疗,视力将难以恢复。
在生活中应保持膳食平衡,合理饮食,避免吃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情绪过度波动;睡眠充足、心情放松、适度运动、御寒保暖;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及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生。
好眼力温馨提示
寒冷的冬天,暖心的才是最好的。
给自己的眼睛一份温暖,
也不要忘记给父母一份暖心的呵护。
让好眼力帮您做到!
关爱老人,呵护孩子
眼睛有问题,就找好眼力
全国统一服务--
─点击蓝字轻松儿童白癜风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好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yfbj/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