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预防保健 > > 正文 >

2015耶鲁哈佛研讨会quot益生菌

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兴起,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种类逐渐增多,在肠道菌群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对益生菌产品的临床效果都进行了循证评价并制定了应用指南或共识意见。耶鲁大学微生态领域的专家们先后于、及年组织了研讨会并制定更新了益生菌的应用共识意见,供医师在选择药物时参考。年第4届耶鲁/哈佛大学研讨会更新了这一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新的共识为益生菌菌株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意见。现就该共识意见的发布背景、要点作一解读。

背景

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生理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被广为研究。作为微生态学研究的应用成果,近几十年来益生菌已经有全球性和多样化的市场,许多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含益生菌的产品。益生菌的菌种不再限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属等,益生菌适用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制定了"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给出了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性疾病、肝硬化、肝衰竭与肝移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等疾病中的应用意见。本次共识还给出了益生菌在免疫性疾病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应用意见(表1)。

益生菌的释义

益生菌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态制剂。人们对益生菌认识源于俄国微生物专家Metchnikoff提出的"肠道菌有益论"。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益生菌定义为:"摄入一定数量时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随着微生态研究领域不断发展,益生菌的释义也在不断发展。有专家认为益生菌定义应该涵盖"死菌或者细菌产生的蛋白、多糖、核苷酸、肽类等生物活性分子",并可以将益生菌按功能特征进行归类,且益生菌不同的菌株在特定的微环境中通过类似机制共同发挥疗效,并不是通过菌株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欧洲食品安全局也发表声明认为酸奶改善乳糖不耐受患者的乳糖消化能力归功于2个不同的菌种共同产生乳糖酶,而非具体菌株的特异性作用。目前许多益生菌混合制剂也显示出有意义的临床疗效,也许将来能按功能对不同的菌株进行归类。

益生菌的临床应用

1免疫性疾病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是促进出生后免疫系统成熟和诱导免疫平衡的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信号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这一作用具有年龄依赖性,在生命早期尤其重要。遗传因素、产前母亲暴露环境、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定植演替进而影响到以后许多免疫反应的结局。Fujimura等用16SrRNA测序技术前瞻性地分析了份密歇根州新生儿(平均35日龄)粪便的细菌组成,应用狄利克雷过程模型对新生儿肠道菌群(neonatalgutmicrobiota,NGM)进行分组(NGM1~3组),并随访评估这些儿童2岁时的过敏情况及4岁时的哮喘发生率。结果显示肠道菌群模式为NGM3的新生儿患过敏和哮喘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组。高危婴儿粪便上清与外周T细胞共培养的体外试验提示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造成CD4+T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儿童期的免疫状态。因此,益生菌也许能作为产前干预手段预防哮喘的发生。

基于目前动物实验及为数不多的临床试验,本共识建议对于有过敏或哮喘家族史的儿童,在其母孕后期及婴儿期使用益生菌,可降低疾病风险,但缺乏证据推荐具体的菌株、剂量及疗程。对于没有高危家族史的家庭并不作为常规推荐。

2NEC

肠道微生物在NE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益生菌也许能降低早产儿NEC和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目前尚无确切结论。年的一篇系统综述纳入24项临床研究,纳入标准为37周的早产儿和(或)出生体重g,试验组使用益生菌7d以上,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或无特殊处理,比较出院前严重NEC、败血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表明预防性使用益生菌能够降低严重NEC的发生率(RR=0.43),降低NEC相关病死率(RR=0.47),但对降低院内败血症发生率的效果并不明显(RR=0.99)。Costeloe等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探索了23~30周龄早产儿在生后48h内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短双歧杆菌BBG-对NEC、败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组(n=)与安慰剂组(n=)的结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预防NEC是益生菌较新的应用领域,NEC的相关指南未提出常规使用益生菌,使用时需多加斟酌。NEC是发生在早产儿或患病新生儿的可能致死性疾病,对NEC的临床研究必然受到许多限制。

3代谢性疾病

肠道微生物群对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逐渐引起肥胖、代谢紊乱性疾病领域专家们的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yfbj/544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