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学讯人体肠道内寄生着万亿个细菌,特别是一些有益细菌能有助于我们消化食物、抵御感染和刺激自体免疫疾病,减少患病风险。正如个人间的基因会存在差异一样,肠道内微生物的基因也会因人而异,这有望成为人体的一种新的基因指纹。
同时最新研究表明,肠道细菌与人体内的多种慢性疾病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新生婴儿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们的身体就会被微生物所殖民。这些微生物来自他们的母亲和周围的环境。我们还不完全清楚微生物对我们身体的各种具体影响,但有关肠道的研究表明,体内微生物不平衡会导致肠道易激综合症、节段性肠炎以及肥胖。
科学家通过对个美国与欧洲人体内的种肠道内广泛存在的细菌进行研究发现,有超过万个单碱基突变,以及其他的DNA改变(插入、缺失、结构改变等等)。这种基因的多样性广泛存在于不同的人体内,可以通过这些突变与人体内的基因更好协调工作,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否。肠道内微生物从食物中汲取营养,合成维生素、防止感染以及能够合成减少炎症的化合物。
这项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共同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说:“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肠道内微生物的DNA进行鉴别,就如个人间的DNA存在差异一样,人体内微生物的基因也是存在个性化差异的。”
并且我们肠道内的微生物DNA非常稳定,就如指纹一样。即便一年之后,也仍然可以根据肠道内微生物的DNA遗传特征进行个人身份鉴别。
人体肠道细菌分类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着数量大约有兆个,有~个不同的种类。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也称之为益生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对宿主表现为不致病。
有研究指出,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的比例只有10%。
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
如果肠内有益菌菌群占优,肠内黏膜呈现粉红色,表示肠内环境相当良好。
1、吸收水分,粪便较软,较易排泄
在胃部分解消化的食物,经由小肠吸收营养后,成为粘稠状物体送至大肠。然后再经过18小时将水分及矿物质吸收,就变成容易排泄的粪便。肠道内环境良好时,粪便的软硬适中,排便会较为顺利。
2、缓和的蠕动,能顺利将粪便排出
藉由肠的蠕动,将粪便缓慢的推送至肛门。如果蠕动过快或太慢,都将影响粪便的构成,导致便秘或者腹泻。而如果肠内干净,则蠕动的速度就相当的有规律,粪便可顺利排出。
3、有助维他命的合成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能维护肌肤的健康,并具有合成有助热量产生的维他命B1、B2及B6等,以及与止血、骨骼形成有关的维他命K等之功用。健康的肠道,好菌会不断繁殖,维他命的合成也可顺利进行。
4、迅速排出有害物质
健康的肠道并非完全没有坏菌的存在,有害物质多少会产生。当然还包括,吃进体内的食品化学添加物或是无法成为营养成分的物质。只要肠内环境良好,这些物质在开始危害身体前就被排出体外。
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可以刺激并提高身体的免疫机能,而且易引起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具怕酸特质,所以像是含有好菌的乳酸饮料或健康食品等,都可抑制病原菌在肠内繁殖。
肠道有益菌菌群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对人体还有营养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B族维生素和非必需氨基酸对人类的毛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缺少这些营养元素,会导致头发脱落或毛发发黄、发叉,容易折断等现象。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yfbj/1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