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从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应做大便常规检查:
大便有较多白细胞和红细胞,孩子发病在夏季,起病比较急,有不洁饮食史,可能是痢疾或其他细菌性肠炎。
大便有较多红细胞,外观呈现“果酱样”大便,孩子哭闹不安,面色不好,要注意肠套叠可能。
大便正常或仅有少量白细胞,孩子在秋冬季发病,先吐后拉,有发热,可能是病毒性肠炎。上述情况均需要马上就诊。
孩子如果不满半岁,母乳喂养,大便次数多,但大便检查正常,精神、食欲好,体重增长满意,智力发育正常,可能是生理性腹泻,添加辅食后可好转。
另外,受凉、饮食不当、过敏等因素也都可引起腹泻,大便检查正常,去除诱因后可好转。其次要注意孩子在腹泻同时出现尿量少、哭时眼泪少、皮肤发干、口腔发干、前囟、眼窝凹陷的情况,可能存在脱水,也需要马上就诊。
如果孩子腹泻时间已经很长,医院就诊,彻底检查,不要自行用药
病因
感染是引起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除各种细菌外,还有病毒,我们家长最害怕的秋季腹泻,就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主要表现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每天3次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也可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情况。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温38~40℃,少数患儿可高达40℃以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时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大多数患儿会有脱水现象,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病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尤为重要:饮食卫生的注意;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剩菜,注意食具的消毒;婴儿期尽量能够母乳喂养,尤其初生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有益于孩子消化功能的发育,饮食营养均衡,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就餐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加强小儿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避免不良刺激,应注意防止小儿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中医治疗
一、小儿腹泻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缓解小儿腹泻症状。
常用方法:
1、补脾经
2、清补大肠
3、揉板门
4、运内八卦
5、揉中脘
6、揉天枢
二、配合中药贴敷疗法,将相应的中药通过在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现我诊所开展的有腹泻贴、感冒贴、止咳贴、清火帖、温脾健胃贴。
腹泻治疗原则为:注意饮食卫生及习惯,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中医结合,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yfbj/1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