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帝国子民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
感冒清热颗粒加麻杏止咳糖浆加量服!
[医籍文献]关于《医林选青》的资料
医林选青
医林选青
清宁篙生
木刻本《医林选青》光绪甲午年,目前发现有七卷
第七卷为妇科,儿科,类伤寒,伤寒,治温提要,
妇科证论
妇女之症,不肯对人言,与小儿之不能自言,其难治一也。医家又未便逐细询问,则更暗中摸索矣。然大要不离乎中情郁结者近是,盖妇人木申阴吝啬之性,心地浅窄。
目录
医学寻源,
望闻问切,
四言脉诀,
内景图说,
先天根本论,
五行论,
七情论,
切脉论,
诊脉诀生死论,
病有不愈不死论,
吐血不死,
阴阳论,
服药法论等等。
中医文献大辞典等工具书均无记载,其作者宁松生也没有记录。宁松生这个巴蜀名医在晚年开设私塾教授医学的课本。宁松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众多医经典籍化繁为简的编写了一套入门的教材。
医林选青宁松生仪陇县
清宁篙生
王教授指出,读经典是为了明理,是为了开启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清·宁松生《医林选青·医有体用论》:“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
证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用不熟”,这实在是至理名言。王永炎谈治学就是强调读书需求甚解方是正理
“气血足则胆气旺,气血虚则胆气怯。
《医林选青·卷血·先哲论治·补药得宜论》说:“心为血之主,而肝为血之藏也,然更重乎太阴,盖脾者荣之本化源之基血之统也.
宁篙生《医林选青·先哲医论》如果标本不明,治无主次,势必影响治疗效果,始误病情。
网上查到资料宁松生是清朝的秀才,因为不满政府的所做所为不愿为官,后改学医,医德高尚,而且医术精湛。晚年在家中办起私塾,教授医学,同时写出《医林选青》六卷,看上去象是教参,上自内经,下到金元四大家的著作,很多经典的论述都被选编进来。内容按照分类划分,每个章节下都可见引用其他医书的论点。并且加入了宁氏自己的论点,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开篇医学寻源一篇,从伏羲氏开始历数千年来的名医,还有他们的医学名著,简直是一部简明的中医发展史、出版史,当然也可以算作一个书目。在最后一卷的封底有一首前主人的诗:遥睹滇南万座莲,光辉璨烂碧云天,重加慈航昆湖泛,再渡众生会群仙。
回复举报
楼-12-:08
盗墓笔记
盗墓笔记游戏出来了,你们都玩了么?玩过盗墓笔记后,真心觉得根本就是小说神还原
C
广告
yanshoufeng
上尉8
回复举报
楼-12-:10
yanshoufeng
上尉8
用药之际,勿好奇,勿执一,勿轻妄,勿迅速。须慎重精祥,圆融活变。
用药之忌,不宜欲速。欲速则不达!欲速则寒,热,温,凉,行,散,补,泻不免过度。其功不但不获其效,而且害已随之。用药无次序,犹如用兵无纪律,虽有勇将,适以勇偾事。又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坚其结矣。吴开成据《珍珠囊药性》上略有改动。
回复举报
楼-01-:35
yanshoufeng
上尉8
《颅囟经》解密及临床应用内容简介
《颅囱经》为中华传统医学第一部儿科典籍,世称失传,因而为当今医界普遍所不熟悉。《颅囱经》独具学术内涵,其中对小儿胎禀与疾病发生的原因、诊察方法、证候分析多为历代医家所未曾论及,尤为现代中医药大学教科书内容所阙如,故可作为中医药发掘、发扬和研究的新课题.因时代久远,是书文词意义和药物名称与现代有着很大的差别,本书编译者一一给以详解.井能字字句句做到有据有典,不以臆断.本书编译者有着近50年的儿科临证经验,故能将是书一一结合临床发挥、印证。序言灵根孕育,
心性修持。
问君此去欲何之,
休问何之。
为尘世间病苦,
求出世间功果两相符。
这是百解比丘已著《历代名医方选歌括》一书问世感怀语。
大师常说:"我已出家为僧,出家非弃世,"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中观宗之祖龙树《大智度论》)。致力于世间事业,为求得出世间一分功果."
大师是一位正式僧人,又是一位职业医生。值"文化大**"劫难时期,曾遭受挫折。他把逆境看做是大冶红炉,红炉里炼出来的是铁和钢。他预言:这是一个历史的曲折,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情况绝不会久远,是会得到纠正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春天。大师欣慰,每日诵经,每日为群众治病,犹不辍于读书思考从事写作。已出版《历代名医方选歌括》一书,畅销全国,得到普遍好评。目前,又完稿《〈颅囱经〉解密及临床应用》一书,即将付印。《颅囱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典籍,世称失传,因而为当今医界普遍所不熟悉。全书分上、下卷。所论小儿脉法、病证、诊法、治疗、方药独具特色,精当适用。尤重胎禀、体质学说、胎内原因、出胎后乳食情况、乳母健康状况与孩儿疾病发生的关系。提出"小儿瘦疴,盖他人之过也"的经典论断。小儿疾病,首重望诊,该书在这方面提出了独特的内容,为历代医家所未曾论及,尤为目前中医药院校教科书内容所阙如者。这也说明我中华传统医学之发掘发扬犹有未尽也。大师结合他几十年行医经历一一解析,并发挥到临床实处。是书为唐宋时代之书,距今至少多年,语言文字以及药物名称与现代有很大差别,给今人习读带来很大困难,大师一一给以详尽注解,不以臆断,字字句句做到有据有典。大师认为如今科学昌明,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中医,对新的外来的东西要敏感,要学习。无论是中医或西医,对中华传统医学要持慎重态度,很多古代的东西不能随便抹杀。科学非到达了顶点,尚未为科学实验证实的就不符合科学吗?否!中西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绝对正确的,但谁向谁倾倒都是错误的,也不应该是谁主谁从的问题。关于学术上的见解,大师能敞开胸怀说话,例如本书温热一条、伊火丹证治,等等。天华、天书二位,系大师高足,时代精英,精医善文,对于这样一部稀世古典籍的解释,提出了很多参考意见,尤其是涉及现代人体生理学方面的汇通,俾不与时代悖谬
回复举报
楼-01-:19
yanshoufeng
上尉8
大师僧伽规范娴熟,曾四方参学佛教大小寺庙并道学宫观百数十所,为的是净化身心,立定人生意义的想法和做法。大师常言,做医生要具备两颗心,一是对病人常从悯悯之心,恫瘝在抱:二是对自己常存惭愧之心,不辍于学习。感《颅囱经》为稀世宝典,"解密及临床应用",史无前例之作,为中华传统医学之发掘发扬作出了贡献,爱乐为之序,以推介社会。
刘参禅癸未年六月吉祥日前言中华传统医药学是一个宝库,《颅囱经》为中国第一部儿科典籍,世称失传,因而为当今医界普遍所不熟悉。《颅囱经》不著撰人姓氏。据《四库全书》载:"疑是唐末宋初人所为----托名师巫。"宋代钱乙,世称儿科之圣。据宋史《方技传》载:"乙始以研习《颅囱经》著名。召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士。次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疭,乙以黄土汤治愈,因而提升为大医丞,赐紫衣金鱼。乙幼年冠绝一代,而其源实出于此书。"笔者青年时候读《颅囱经》甚觉乏味,以为亦不过普通而已也。师曰:"高尚的东西,常在普通之中,靠人们去认识它的普通而不普通。"后20年,临床工作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有过,旧日老师的这句话而今记忆犹新,复取《颅囱经》读。可意吁戏,高哉!《颅囱经》价值百千黄金。不!就其医学价值而论,比百千黄金高百千。今日复何时,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科学昌明,日新月异。中西医结合,虽然在理论上的汇通诚难,尚未有收获,但在防治疾病上相互取长补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中医本身的发展,理论与临床运用的开拓与创新,也有一些进展。对于这样一部距今至少年久,已鲜为人知的儿科典籍一一《颅囱经》尚有其实用价值吗?有!我可以这样说,《颅囱经》的学术内涵,是中华传统医学殿堂的一角,尤为中医学研究的奥区。中医、西医、学中学西的新医,倘能真正跳出固旧,虚怀若谷,钻进去,你会惊叹。无论是病因学说、体质学说、诊法、辨证、方药、治疗均有其发前人所未发,尤有现代中医药大学教材内容所阙如者。谈发扬当以继承为先,有很好的继承,才会有更好的发扬与创新。唐宋时代的语言文字与现代的语言文字有不少区别,药物名称也有变易。这读《颅囱经》带来一些困难,致使古儿科典籍一-《颅囱经》这颗明珠沉睡上千数百年,这也说明中华传统医学之发掘发扬犹有未尽也。爰从明《永乐大典》中撷取是书真本,作解析尝试并结合临床分析运用。百解,求出世间法一衲子耳,儒理、医理皆肤浅,致力于世间事业,为求得出世间一分功果。其间解析,纯属个人见地,囿于个人临床阅历所及。作者在拥有个人见地的同时,由衷期待医界同仁提出讨论意见。
百解比丘壬午年秋八月吉样
回复举报
楼-01-:20
yanshoufeng
上尉8
原序
夫颅囱①者,谓天地阴阳化感颅囱②,故受名也。
①颅囱:首骨曰颅,脑盖曰囱,囱有前囱、后囱之分。前囱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婴儿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囱在矢状缝舍之后端,后头骨与颅顶骨之间,即三角缝合部,婴儿出生后2~4个月闭合,部分出生时已闭合.初生小儿,囱门未合,是书为治小儿疾病之书,故取名曰"颅囱经"。②天地阴阳化感颅囱:"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卦·咸〉,"阴阳交感为化生万物的条件,阴阳交感为有生命的起始,初生小儿颅囱未合,亦可谓生命的开始,此即"天地阴阳化感颅囱"之意。初生小儿,颅骨囱门未合,是书为治小儿疾病之书,故署名曰"颅囱经".
回复举报
楼-01-:21
yanshoufeng
上尉8
黄帝内经大词典《黄帝内经大词典》收词一万零九百余条,是目前国内外收词最多、词义新解最多的一部大型《黄帝内经》专用工具书。《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工作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中医药研究、中医学教材的必用之书。现行中医药的基本术语,绝大部分来源于《黄帝内经》。换句话说,《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的各床和科研,都离不开《黄帝内经》。她是一部最基础、最实用的中医必读之书。只要你加入中医药队伍的行列,就需要学习《黄帝内经》。就是这样一部最实用、最基础的中医必读之书,却是文辞古奥,难读难懂,千古争议不定之处甚多。这必然使中医的学习、临床及科研受到一定影响。鉴于此,编写一部坷义清晰明了、尽量忠实于古人朴实本义的《黄帝内经词典》,十分必要。笔者考据、参考了大量的古今注家之说以及古代文史训诂、字书、辞书等资料,历时二十余年,著成此书。书中使不少难读、难懂、历代争议之词得到了通俗明了的解释,以期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各床应用、科研等有所禅益。在初编过程中,由于收录了大量《黄帝内经》注家及文史训访、文字考证等资料,致使本书成稿后篇幅浩大,约万字。这样庞大的篇幅,会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俊,同时也不切合编基词典的一般格式与要求。毕竟这不是一部考证《黄帝内经》的专著。于是,又历时3年,删去原稿之多半,尽量使其解释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以方便查找阅读。历代注家对《黄帝内经》词条的注释,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其注释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乖离《黄帝内经》朴实的本义或错误之处。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气立如故",注家对"气立"之解释如"真气独立"、"气行"等,多失盾、义。"立"当为"血"字之简脱,"气立如故",即"气血如故"。与经文上下文义合。《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平阳秘",注家多将"秘"解释为"密团"之义。此处"秘"通"谧","静"义。"谧"与"平"互文同义。阴平阳静,阴阳不充不衰,才能达到后文"精神乃治"的正常状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七损八益",注家只是在什么是"七损"、什么是"八益"、"七损"和"八益"包括哪些方面等上做文章,而忽视了联系经文上下原文对其进行考校分析。考其上下文,"七"、"八"当为"其"之简脱,"七损八益",即"其损其益",指阴阳的损益,则其上下文义联贯而通。《灵枢·师传》"11各病人问所使",注家解"使",多作"宜",义失。"千史"为"病"之音转。"问所役"即"问所病",问病人有什么症状表现之义。下文"夫中热消痒则使寒",据《素问·腹中论》"夫子数言热中消中"、《素问·脉要精微论》"风成为寒热,痒成为消中"。此句中"痒"为"中"之误,"寒"为"瘁"之音转,"热"义"俊",正为"病"义。"寒中之属则使热",据上文,此句中"热"为"寒"之误,"便","病"义。"两者相逆,使之奈何?丹等句,诸"便",皆"病"之音转。《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名木",注家多解作"大木"、"珍木"等,义失。若是自然环境失调或恶劣,同在一个环境中,岂有大树、珍木枯死而一般草木不死之理?通过考据大量古代文袱,此处"名"为"若"之简脱。"若木",即"苹木"之义。尽管本书的编基过程历时二十余年,耗费了笔者大量心血,但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在词条收录、坷义解释、原文引录、排印等方面,必然存在着遗漏或错误之处,恳请同道及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我们特别感谢中医古籍出版社对出版此书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编者年6月
凡例
一、《黄帝内经大词典》之文字,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顾从德翻刻本《黄帝内经素问》和明·赵府居敬堂刊本《灵枢经》为依据,同时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年版本,收录词条一万零九百余条。二、本词典解释词义以词性为纲,以各项具体含义为目,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注,以使层次清楚,一目了然。例如z以yI1名词1.1为"气"之音转……1.1.1天气……1.1.2邪气……2动词2.1是……2.2用…三、除"名词"、"动词"、"代词"、"副词"、"形容词"、"连词"、"介词"、"助词"等词性外,另设"词组"、"术语"两项,以更加妥当地归纳一些词条的属性。四、注音用汉语拼音标注,在词条后平行标出,平行不能容纳者,在词条下标出。如2心xIrl[心包络所流]xInbaolubs11总lib五、多音字依次另列词条注解。如:恶Wb1名词……2动词……恶wa疑问代词恶81名词……2动词……3形容词……六、繁体字、异体字等,在词条后括号内标出。如:[心坚〕(心里)[心气〕(心氧)七、解释义项之后,引录《黄帝内经》原文。该词条在原文中用字下加点的方式标出。如:[心脉]1名词心之脉象。《灵枢·邪气藏府病形》t"心脉急甚为癌疚。"八、词典正文前设置"词条目录"。按词条第一字之笔画依次罗列全部词条。九、释义中"音转"一项,指语音之转化,包括韵部及声纽二者之读音转变在内。另外,"音转"之范围,不只限定在先秦时期之上古音范围,而包括一些中古音、今音在内。因为《黄帝内经》之成书,并非→时→人所为。书中有些篇章成文较早,有些篇章则成文较晚。加之后人之不断增补、编次、整理,必然使一些中古音及今音参杂其内。十、词典正文后,附"汉语拼音词条检索",以词条第一字之读音为检索依据,列出全部词条。其声母排列以A、B、C、DuE、F、G、H、J、K、L、M、N、0、P、Q、R、S、T、W、X、Y、Z等排列次序。十一、词典原文引录或注释中,个别字的使用,仍仿古人之例,未按现代规范字严格区分。如"症"、"证"通用,"藏"、"脏"通用,"府"、"腑"通用,"输"、"脑"、"俞"通用,"椎"、"膛"通用等,特此说明。十二、为了方便查找,使查找词义及检索词条一步到位,本词典不用"见某词"、"见某页"之类体例,也不用"~"符号替代该词于原文引录中。这样可使读者阅读→条,清楚一条,省时省力。
回复举报
楼-01-:22
yanshoufeng
上尉8
一画
一yi1名词
1.1北方水气。《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拨,青于一。"
1.2为"气"之音转。阳气。《素问·方盛衰论篇》:"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
1.3脉。《素问·阴阳别论篇》:"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1.4脊柱。《素问·长刺节论篇》:"阴刺,入一傍四处。"
1.5根本。《灵枢·病传》:"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
1.6神气。《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治之极于一。"
2动词
2.1专。《灵枢·终始》:"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2.2为"视"之音转。《灵枢·九针十二原》:"一其形,昕其动静,知其邪正。"
2.3平和。《素问·调经论篇》:"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2.4同。《灵枢·论勇》:"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疾矣。"
2.5无。《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独立守神,肌肉若一。"3形容词
3.1少,初。《素问·经脉别论篇》:"象一阳也。一阳藏者,滑而不实也。"
3.2小。《素问·逆调论篇》:"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素问·解精微论篇》:"夫一水不能胜五火,故目毗盲。"
3.3为"异"之音转。《灵枢·五变》:"一时遇风,同时得病。,,
3.4相同。《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五常政大论篇1):"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
回复举报
楼-01-:23
yanshoufeng
上尉8
4数词
4.1基数词。《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
4.2序数词。《素问·三部九候论篇》:"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灵枢·外揣》:"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
4.3约数。《素问·热论篇》:"伤寒一日,巨阳受之。"《素问·刺禁论篇》:"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嚼。"
4.4一倍。《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
4.5一份。《素问·腹中论篇》:"以四乌删骨一蘑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5代词
5.1此。《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得一之精,以知死生。"《素问·示从容论篇》:"一人之气,病在一藏也。"
5.2为"其"之音转。《灵枢·终始》:"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痛,-以极出其邪气。"《灵枢·五十营》:"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
5.3各种,各样。《灵枢·病传》:"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6副词
6.1为"亦"之音转。又。《灵枢·口问》:"补足太阳荣眉本,一曰眉上也。气素问·和j法论篇》:"其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
6.2或。《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
6.3常。《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积传为一周。"7连词则,就,于是。《素问·玉版论要篇》:"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8助词无义。《素问·生气通天论篇》2"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素问·阴阳别论篇》:"鼓一,阳日钩;鼓一,阴曰毛。"
回复举报
楼-01-:23
yanshoufeng
上尉8
草药三字经
铁篱笆,寒甜蜜,狂犬伤,劳伤湿。
马蹄金,平调经,治疸痞,不孕症。
泽兰苦,性微温,行瘀血,舒肝经。
僧人头,味苦平,补肝肾,能续筋。
支柱蓼,补中气,化瘀血,治热痢。
水乌头,辛有毒,知名肿,磨汁敷。
钻地风,治麻木,跌打损,妇缺乳。
彻骨香,味辛温,祛风湿,治疮症。
见血飞,辛温苦,跌打损,衄咳除。
马泡平,味苦甘,大便血,吐衄尝。
大金银花,味甘平,治疮毒,温热病。
大四块瓦,涩微酸,功活血,医损伤。
大救架,似苦叶,能镇痛,并止咳。
虎耳草,苦寒性,止出血,耳炎症。
心胆草,性凉涩,治热痢,蚂蝗积。
母猪藤,平止血,癫痫崩,伤损折。
小血藤,苦寒性,行破血,调月经。
火草平,治热痢,驱蛔虫,风热痢。
兰边连,治蛇伤,寒喘疟,腹痛胀。
半边旗,苦平肝,中风症,疮痢谙。
上尉8
牛至凉,解表热,宿食滞,搔痒歇。
乌头毒,祛寒痛,风寒痹,知名肿。
唐松草,苦凉血,消疮肿,宽胸膈。
地扣子,平而补,肺热咳,翳浆除。
斑鸠窝,苦平辛,治疳积,自痢清。
栀子苦,性味寒,清泻火,除心烦。
酒醉花,辛温毒,治脚癣,咳嗽服。
大毛香,温涩苦,肺虚咳,脾肾补。
接骨莲,红白分,消肿毒,治跌损。
三百棒,毒性温,治喉痒,咳跌损。
水芋头,毒温性,消肿毒,疥疮病。
水麻柳,味酸涩,清干冷,止咳血。
车前草,善通淋,治痢疾,热咳症。
元宝草,调月经,医蛇伤,吐衄症。
还魂草,味辛平,能活血,接骨灵。
伸筋草,味淡平,通经络,气血行。
八角香,辛微涩,除风湿,消毒热。
八角莲,补肾阴,清肺燥,拨毒灵。
三棱草,性平辛,促宫缩,透痧疹。
老鸦糊,味涩酸,治崩漏,蛇患丹。
排风藤,微苦温,祛风湿,能镇惊。
渊头鸡,寒甜蜜,肠胃炎,可止血。
黑细辛,涩辛劳,冷气病,发散舒。
三月泡,甜蜜凉,治疮肿,风筋伤。
恶鸡婆,名大蓟,苦甘寒,止血剂。
土升麻,味苦温,治伤风,祛风寒。
山银花,甘苦寒,清热毒,吐衄尝。
山桐子,治骨折,狂犬伤,巴骨疖。
独角莲,味辛寒,消肿毒,治蛇伤。
竹叶草,名扁蓄,味苦平,利尿服。
威灵仙,辛寒药,祛风痛,通经络。
溴牡丹,辛温苦,消肿毒,健壮补。
野油菜,辛劳凉,解热毒,治痈疮。
野烟根,寒苦性,驱风毒,消炎症。
倒扎草,治跌损,疔疮毒,哮喘症。
石蜡树,寒苦性,治泻痢,医闭经。
四棱草,苦寒性,退黄疸,治淋症。
剌三加,舒筋络,祛风湿,喘咳除。
木芙蓉,味甘凉,痈肿毒,捣敷上。
五爪龙,解疔毒,治劳伤,续筋骨。
过山消,凉辛劳,炭疽疔,喉蛾瘥。
化香树,热狠毒,洗疮肿,癞疙瘩。
爬岩姜,苦温性,劳伤损,能固肾。
铁扫把,微寒涩,治黄疸,解毒热。
朝天罐,酸寒涩,治痢疾,能止血。
葎草花,采雌穗,痨咳嗽,专攻肺。
山枝荼,苦平涩,治心悸,神经衰。
马齿苋,微苦平,清热毒,止痢灵。
石蚕温,辛微苦,散风寒,伤风除。
路边清,苦解毒,退高热,治喉蛾。
旱八角,辛香苦,解热毒,健壮补。
十样错,甘微寒,养阴血,除虚烦。
野葡萄,甘寒苦,疗损伤,活血佐。
猪棕草,味寒涩,通淋利,消浮结。
鸡屎藤,消饱积,肝肠炎,月经疾。
马哥啰,味甘温,治产褥,胸膈闷。
水冬瓜,涩微苦,能消肿,可接骨。
水灯草,味甘寒,降心火,肺热散。
回复举报
楼-01-:28
yanshoufeng
上尉8
黄精甘,补虚损,伤骨折,虚损症。
春风菜,辛温性,消食积,跌打损。
岩黄连,性平平,虚不孕,酒咳呛。
玉珊瑚,温辛劳,劳伤痛,泡酒服。
木防己,治麻风,劳伤湿,及肚痛。
木姜花,凉解表,鼻喉炎,疔疮妙。
花板子,甘平涩,祛寒症,健脾胃。
花蝴蝶,甘平涩,筋骨疼,能活血。
追风伞,温香辛,驱风湿,小儿惊。
穿心连,微寒毒,胃腕痛,火症除。
满山黄,凉苦辛,治外感,炽热症。
十萼茄,苦凉淡,火疔毒,虚咳谙。
微风藤,味苦温,利关节,能舒筋。
大血藤,苦平涩,祛风湿,又活血。
巴茅果,用虫瘿,透痧疹,调月经。
剌五加,味甘温,治风湿,强骨筋。
九节莲,味甜美,知名毒,泻痢痊。
三轮蒿,性平甘,暑痧症,肺痨咳。
回复举报
楼-01-:29
yanshoufeng
上尉8
火炭母,性温辛,知名毒,脚气惊。
乌莶莓,味辛平,祛风湿,解毒痉。
毛青杠,苦辛温,祛风湿,跌打损。
毛蜡烛,味甘平,治白带,止血灵。
龙骨连,甘苦凉,清虚热,炖肉餐。
东菊苦,治牙宣,口热臭,癞疮痊。
地石榴,甜蜜平,治腰痛,肾虚晕。
地锦平,治烫癣,肠风痢,产褥崩。
麦门冬,苦甘寒,润肺胃,脾虚尝。
苍耳子,苦辛温,祛风湿,治鼻炎。
野苦梨,性凉苦,消肿毒,恶疮除。
血盆草,血热清,医赤痢,出血症。
地钱淡,治癣烫,骨折损,用刀伤。
翠云草,塞鼻蠚,治蜂毒,热咳剂。
回复举报
楼-01-:29
yanshoufeng
上尉8
狗地芽,味苦寒,补骨蒸,肺炎痰。
大泡参,甘微寒,扶邪气,虚损良。
苦金盆,味苦凉,清热毒,治溃疡。
苦楝子,性苦寒,痛风症,虫积尝。
蒲公英,甘寒苦,治乳痛,解热毒。
矮陀陀,温甘辛,跌打损,可舒筋。
岩五甲,辛平涩,医跌打,祛风湿。
岩白菜,甘平味,补健壮,能润肺。
鹿含草,味苦平,止冷汗,益精神。
野芝麻,性味辛,除风毒,肺热清。
芫荽药,味辛温,解风热,可透疹。
鸡血藤,辛温苦,养肝血,脾胃弱。
水蓼温,调月经,肠炎痢,疳疾症。
水茄子,治暑痧,疗虚损,久咳隹。
野苏麻,辛劳温,医风寒,吐泻灵。
大乌泡,凉止血,倒经痢,咳出血。
一点红,辛劳寒,清热毒,疗痢疳。
一柱香,味辛凉,知名毒,红眼串。
吴萸子,味辛劳,温中寒,郁病除。
岩川芎,微苦温,祛风寒,医头晕。
六宝草,甘微辛,舒筋血,调月经。
牛毛毡,性温辛,除风痰,咳嗽灵。
飞蛾草,淡有毒,劳伤病,癞麻服。
山乌龟,寒解毒,跌打损,胃痛服。
回复举报
楼-01-:30
yanshoufeng
上尉8
地瓜藤,医疮毒,咳吐血,及喉蛾。
地耳草,退黄疸,蛇疮毒,跌肿敷。
龙须草,温微苦,肝胃病,劳伤骨。
山皂角,淡平性,利水湿,退胆症。
千层塔,寒辛劳,烫火伤,疮肿敷。
千屈菜,性寒甘,血崩止,高热散。
水皂角,性寒甘,能明目,可清肝。
水案板,寒微涩,解热毒,能止血。
白鼓丁,性苦温,治疟疾,外感症。
地蜂子,清干冷,治吐泻,跌打咳。
水豆瓣,辛涩平,干冷痢,烫伤疔。
青藤香,苦温辛,理气痛,疗毒疔。
地菍酸,治疥癣,赤白痢,产痛经。
乌豆根,凉甜蜜,水泻病,劳伤劫。
萝草子,辛甘平,消食积,痰喘鸣。
银花藤,甘寒药,清热毒,通经络。
花木通,苦辛平,治疮毒,风湿症。
胖血藤,微寒涩,治肺劳,能止血。
草乌头,有大毒,驱风湿,慎内服。
一朵云,苦甘寒,清肺热,又化痰。
回复举报
楼-01-:30
yanshoufeng
上尉8
八爪金,辛劳寒,清喉火,治湿寒。
千金藤,苦平辛,治风湿,热痢症。
飞来鹤,温甜蜜,治疔疮,止出血。
辰砂草,辛通窍,行气血,跌打包。
兰花参,味甘平,补健壮,接骨筋。
木姜子,消腹胀,疔疮毒,泻痛安。
木槿花,夜盲除,疥癣湿,白带疴。
反背红,苦辛寒,出血痛,能治愈。
无花果,味甘平,疗痔疮,通乳行。
毛蓼根,凉甜蜜,止痢带,除干冷。
毛茛温,辛有毒,目翳蛊,牙疾疟。
三角风,苦温性,治麻木,祛风湿。
三棵针,苦寒性,清热毒,消炎症。
白味参,性平辛,肺痨咳,健壮增。
万年剌,苦温性,散痞块,理气行。
大鹅草,性辛平,能通经,消食积。
大黄草,寒微毒,治虚肿,食停腹。
天胡荽,甘寒性,五官炎,痢疸淋。
天南星,毒温性,治疮毒,痰壅症。
水白菜,清热毒,利小便,热咳服。
水杨梅,温散寒,调月经,壮肾阳。
大泡通,消肿毒,通便秘,接筋骨。
大血藤,驱风湿,行破血,跌打剂。
牛屎树,平涩毒,蛇伤泻,麻疯敷。
青箭杆草,散风热,治阴箭,痛背彻。
回复举报
楼-01-:30
yanshoufeng
上尉8
牛蒡子,辛劳寒,消热毒,痧疹散。
见风青,寒微毒,祛风湿,消肿毒。
白地莓,解热毒,白口疮,咳喘服。
三角咪,性温辛,劳伤痛,效几回。
水龙胆草,甘苦寒,知名毒,瘟毒安。
水龙骨,性凉苦,骨节痛,咳嗽除。
山杨柳,性温辛,治风湿,蛇头疔。
忍冬藤,甘寒药,清热毒,通经络。
剌五加,味甘温,风湿痛,强骨筋。
剌老包,甘微温,清热毒,治血崩。
邓向观,味苦平,治吐泻,热痢症。
兔耳风,辛劳温,止咳血,消水膨。
川牛膝,温辛甘,医目瞀,自冷汗。
及己凉,辛颁发,伤损疖,肺痨疗。
山萝卜,大毒甘,治背瘩,积劳伤。
山牛蒡,温辛味,劳伤湿,风寒啜。
伏石蕨,苦清热,治痞块,风湿症。
竹节参,甘健脾,痨病咳,病后虚。
地红子,酸涩凉,干冷痢,出血斑。
马蝗根,寒涩苦,红白痢,蛲虫服。
吊岩风,味涩苦,治骨折,湿疮毒。
岩豇豆,性平甘,外感咳,积劳伤。
竹叶椒,镇咳痛,治顽癣,风湿肿。
回复举报
楼-01-:31
yanshoufeng
上尉8
山栀荼,治久哮,神经衰,过房劳。
凤毛菊,性寒苦,除风湿,舒筋络。
牛膝平,味苦酸,强筋骨,补肾肝。
白背叶,性温辛,治刀伤,尿石淋。
白顶草,凉解毒,退目翳,温症疴。
关门草,治脏脱,咳崩遗,肾气固。
空筒泡,甘温性,治阳痿,错经症。
生扯拢,平酸寒,润肺燥,血症疸。
大地柏,辛温苦,止出血,解疮毒。
小马蹄,辛平性,疗黄疸,止痢症。
小血藤,苦寒性,行破血,调经症。
天青地白子,苦利水,阴阳毒,肋痛煨。
半边苏,辛温性,治风寒,月家病。
老蛇头,味苦平,散风热,外感症。
铁郎鸡,性平涩,治跌打,久热咳。
白龙须,疗凉风,除风湿,瘀血通。
十万错,止咳惊,消兼补,味凉辛。
地核桃,味甜蜜,敷跌打,伤出血。
风轮菜,散风热,疗疔毒,软坚结。
酸汤杆,平甜蜜,清热痢,还破血。
酸浆草,味寒酸,治跌打,神志安。
马鞭草,性寒苦,能通淋,清解暑。
水八角,甘平涩,滋养肺,止咯血。
蛆儿草,性平甘,健脾胃,疗儿疳。
爬山豆,味涩平,肠风痢,月家病。
小野烟,味苦平,咳痢症,干冷清。
小龙胆,解热毒,肚腹痛,中毒服。
回复举报
楼-01-:31
yanshoufeng
上尉8
隔山稍,味苦辛,消食积,医胃病。
韭菜辛,味甘温,补肝肾,能固精。
月月红,味甘温,能止血,调月经。
天门冬,甘苦寒,滋养燥,能化痰。
耗子屎,更出奇,消热毒,治瘰疬。
千里光,苦寒性,风眩眼,疗疮症。
对嘴泡,消食积,月家崩,泻痢跌。
飞蛾草,治偏瘫,痧病疔,刀斧伤。
万年巴,辛有毒,能镇痛,治麻木。
万年荞,味涩平,汉胃痛,化食灵。
苦蒜头,味辛温,散气结,能通阴。
茅草根,味甘寒,凉止血,清热烦。
小三七,苦酸寒,行瘀血,红肿散。
小贯众,苦微寒,解热毒,瘀血散。
淫羊藿,辛温性,祛风湿,补肝肾。
鹅小草,性辛凉,能消炎,开窍强。
常用药,记在心,对症用,效能真。
一口血,味甘涩,医劳伤,治吐血。
委陵菜,苦寒涩,红白带,清干冷。
鱼秋串,辛劳平,消食积,清热灵。
开喉箭,名射干,苦辛寒,喉症尝。
狮子草,微甘温,风湿痛,能舒筋。
山木通,甜蜜平,能活血,治跌损。
山柳菊,消温毒,痢淋痞,疮肿服。
益母草,味苦辛,妇科药,调月经。
回复举报
楼-01-:31
盗墓笔记
和张大佛爷、二月红一起去探秘矿洞墓穴!上三门、平三门、下三门,盗墓世家从何而来!
C
广告
yanshoufeng
上尉8
桑根皮,味甘寒,泻肺气,咳喘安。
金鸡尾,止血剂,烫火伤,腹痛医。
辣子草,温有毒,治蛇伤,发泡疟。
马鞭草,清暑热,通淋症,血蛊劫。
鱼秋串,驱蛔积,肠炎症,及温热。
土知母,辛微毒,消食积,咳嗽除。
土藿香,辛微苦,和中气,止吐逆。
血当归,通瘀痛,外科妇,及肠风。
下田菊,味辛甘,骨节痛。外感谙。
铧口草,寒苦辛,清热毒,疗痈疔。
阎王剌,性温辛,散风寒,发汗真。
玉枇杷,能接骨,疔疮毒,凭据敷。
龙葵苦,治疔毒,止血崩,瘰疠敷。
青蒿叶,性寒苦,治虫伤,辟秽暑。
青藤香,辛劳温,顺气痛,蛇伤中。
五味藤,除风湿,强筋骨,调经血。
鸭公头,性凉苦,治肝炎,损伤骨。
桔更苦,微涩平,咽喉痛,咳嗽轻。
倒竹伞,苦平涩,治倒经,收敛血。
茴香草,治耳鸣,味甘温,补益肾。
阿姨菜,性辛寒,能解表,可祛痰。
山豆根,凉甘苦,医腹痛,及喉蛾。
山豆花,性平甘,健脾胃,虚劳伤。
毛狗苕,甘温性,敷肿毒,补虚损。
毛瓣花,治久痢,病后虚,痰火疾。
大艾甘,医口热,色痨病,炖鸡肋。
大丁草,温苦性,祛风湿,止咳症。
芦苇根,味甘凉,止吐逆,生津良。
清复胆,味寒苦,青肝热,疳积除。
水蜈蚣,散风寒,治跌打,疟咳安。
水晶兰,味咸平,补健壮,咳嗽宁。
果上叶,甘微寒,止咳嗽,清热痰。
枣儿红,苦寒涩,止血崩。肠出血。
指甲花,性味辛,梗散血,子催生。
香樟根,各辛味,理气血,健脾胃。
见血飞,辛温苦,出血症,均可堵。
木瓜片,苦微寒,清心火,干冷疗。
五匹风,苦微寒,驱风热,除咳嗽。
车前草,味甘寒,通淋痢,镇咳强。
蜘蛛香。辛温性,腹胀痛,水泻病。
糯米藤,性辛寒,解热毒,恶疮良。
虫牙药,辛温毒,功止血,牙痛除。
水指甲,性寒辛,治喉火,伤骨筋。
马蓝辛,治骨损,关节炎,肿毒症。
玉扭子,平微苦,腹水利,疮肿敷。
小米柴,外用方,治麻疥,及烂疮。
小铁子,平涩酸,淋痢湿,色劳啖。
水黄花,寒有毒,消水肿,便秘服。
水慈菇,味辛凉,消肿毒,治蛇伤。
剌梨根,酸平涩,胃腕痛,止痢血。
苦丁香,微寒苦,降血压,解热毒。
六月雪,清热毒,医惊风,舒筋络。
文殊兰,逐瘀血,消肿毒,伤损折。
铁快子,温辛香,当风湿,医劳伤。
夏枯草,苦寒辛,散郁结,干冷清。
水苦买,味甘平,通月经,治跌损。
水芹菜,甘凉血,头眩晕,虚肿决。
金钩连,医惊风,治风湿,麻木松。
夜寒苏,味甘松,补健壮,治头晕。
土子甘,治疝气,知名毒,脾胃剂。
小松柏,寒甘味,痨咳医,冷汗回。
DJVU
本书作者吴开成老先生,四川邻水县人,自幼爱好医学,先后从师十余人,精勤不倦,刻苦研读,博采众长,广览群书,积30年学医、行医之经验,总结几代祖传之秘诀,敢奋编摩,成就本书,实为难得。
1,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2,药物分类突破常规。
3,衷中参西,师古不泥。
用药之际,勿好奇,勿执一,勿轻妄,勿迅速。须慎重精祥,圆融活变。
用药之忌,不宜欲速。欲速则不达!欲速则寒热温凉行散补泻未免过当。其功未获效,害已随之。药无次序,犹如兵无纪律,虽有勇将,适以勇偾事。又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坚其结矣。这一文是吴开成从《珍珠囊药性》上略有改动。
木贼草散血活血,民间草药常代当归用。余认为有近乎当归之功,特提出参考。
附方:
急结炎方:木贼10g,菊花10g.白蒺藜10g,决明子10g
单验方:治寻常疣(瘊子)生长于皮肤浅表凸起如米粒或黄豆大小的角质增生性丘疹。
用木贼草30G香附子30G水二斤用煎水取汁,搓洗患处,每次半小时,早晚各一次。一般搅3-7天疣自脱不留痕。此方也可治扁平疣与前同但需1-2周。中医百病咨询指南
回复举报
楼-01-:36
yanshoufeng
上尉8
医学新知全书
病症须知洞彻,《脉诀》实医首务,故《内经》诸家家脉学,学者须知。
弗通五运六气.遍检方书何济?故《素问》及各名家要括,学者须知.
弗知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明堂》歌括《内经》导引法.学者须知。
药性既明,斯治不忒,故《汤液本草》及《雷公炮制》.学者须知。
医有案据,尤事有征符.故立斋医案及朱丹溪、易思诸名家所参定,学者须知。
伤寒以《陶氏六节》为主,参《仲景全书》,《活人图诀》
温暑修《刘河间原病式》。
杂病用《丹溪心法附余》为主,次《仁斋》及各名家公得效方。
《医学新知全书》简介
本书撰于明崇祯元年(公元年),是一部中医综合性临床医书。全书十一卷,31万余字。校点的版本亦源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书库,是此次海外回归的孤本医书中的一种。
此书前列有编著此书所参考的书目96种,明末以前,在非文献整理的著述中,参阅如此众多的资料来著一本书,确实应载入史册了。是书在序文之后列有凡例十六条,明确阐明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和源流继承。病证须知洞彻,脉诀实医首务;弗通五运六气,遍检方书何济?弗知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药性既明,斯治不惑。表明了作者对诊断的见解,对五运六气的精通与运用,对经络在临床中诊治作用及以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思想的重视。作者对医案也颇有心得。在凡例第五条中特意写有:“医有案据,尤事有征符,故立斋医案及朱丹溪、易思兰诸名家所参订,学者须知”。此段之后,是作者对临床各科的学术所宗。作者向读者推荐了一批在各科应用中的中医经典著作。包括治疗伤寒病的《陶氏六书》、《仲景全书》、《活人图诀》;治疗温暑病的《刘河间原病式》;治疗杂病的《丹溪心法附余》、《仁斋直指》及各名公得效方书。此外还提倡女科以《妇人良方》为主;小儿以陈氏、钱氏《活幼全书》为主;痘疹以《丹溪心法》、《陆氏金镜录》为主;外科以《外科枢要》为主;眼科以《原机启微》为主。既使从今天的角度审视,作者所推荐的书目也仍然是中医临床各科的佼佼者。
卷一述脉诀并五运六气,共28论。主论脉理、脉象及五运六气的理论与应用。卷二论及本草诸方面,如“药性要旨”、“药类法象”、“本草单方”及君臣佐使等,学术观点主要宗王好古的《汤液本草》。卷三至卷十一为论述临床各科疾病。其中卷三论及中风、类中风、预防中风、伤风、中寒,介绍了近首与以上五门诸病相关的效方。每门所论依据总论、治法、医案的排列而设。以“中风”为例,除选自《内经》中对中风的论述外,尤其提到河间、东垣、彦修所论异于昔人,提出了主乎火、气、湿的病因,扼要总结了对中风病病因探讨的过程,后紧跟治法与医案,确使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对临床有较强的启迪作用。卷四伤寒门,包括十余论并一百余方,此部分内容主要以陶节庵的《陶氏六书》为主,后附《丹溪心法》中论伤寒诸条。卷五包括中暑、中湿、燥、火、痰五门,各门依总论、治法排列,学术上主要依朱丹溪、李东垣的学术思想,附设三十余方。诸方虽为前人所设,但各方灵活的加减化裁,及适时的医案还是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思想所宗并丰富的临床经验。火门涉及君火、相火、郁火、五志之火、虚火、实火等的论述。在以后的诸方中也体现出相应的治法及治疗各邪致病的总体思路与用药特点。卷六为嗽、哮喘、吃逆、脾胃、内伤五门。吃逆、脾胃、内伤三门均是以脾胃不和为其病因,作者以李东垣的《脾胃论》为宗,论其病因表现和选方用药,并把自己的临床体会以医案的形式在总论中予以阐明,颇有现身说法之意。如在“吃逆”论中,引前人论后,以三个病例说明“吃逆”一症并非均为实证,胃虚致逆即可“缓补图之”。另外还告诫读者:选方用药要深谙药性,“人参为补,芦则善吐;麻黄发汗,节
则止汗;糠之性热,而麸则性凉”等等。作者对前人的经验亦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加以吸收,并写进书中。如在“脾胃门”中有:“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予谓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田之火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皆进饮食矣”。在近个引方中,详述了各方主治及各症选方用药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出作者对此类疾病的体会颇深。卷七包括酒食所伤、呕吐、霍乱、翻胃等肠胃疾病并郁门。介绍了近首方剂
。卷八设积聚、疟、痢、痛风、惊悸五门,共引方余首,以对痛风的论述更细,述及厉风、斑疹、诸痹、诸痿等症,所列方剂加叙加议,并有加减。卷九涉及赤白浊、头痛、眼科、喉痹、虚损五门。眼科以倪维德的《原机启微》为宗。卷十为水肿、诸疮二门。疮疡门以汪机的《外科枢要》为宗,附外科方剂余首。最后一卷述及妇科和儿科。妇科简论经、带、胎、产诸病,所选方剂主要源自《妇人大全良方》。儿科在
理论上所宗为陈文中、钱乙等名家,叙述的重点是五脏形症等生理特点及痘、疹、疟、痢诸病的理法方药。
作者朱朝櫆,字元夫,号师韦。对作者的了解,主要来自序文。作者自学业医的动力源自于“抑郁罹疴,遍延名医,俱乏见垣……”无奈之时,则“自检药性病机集”,以至“矢心尽读方书,凡《灵》、《素》诸家秘典,以迄阴阳五行之理”,并“心性命之奥,风土厚薄之故,汤液煎造之法”,均“寻其流而溯其源”。作者学医的起缘原本是医自己的病,在屡“手到病除”之后,遂看到了当时的医风不正,指出“世之三书弗阅,一腔之妒滥肆”。故而著此书以正是听。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致力于活命救人的决心。
由于是书广引博收了明以前诸先贤的医论及医学经验,使得是书在理论上具备了一定的高度,又及作者有较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并把自己的体会融于对经典的理解之中,使之成为一部理想的中医临床综合性医书。
回复举报
楼-01-:39
yanshoufeng
上尉8
序
夫君子肖形函营负间,主则燮理阴阳,次则博济苍生,以功在宇宙,泽被民物也。若来子元夫者,身未籍名第按而膺宰职,然而伤民瘼而醒民灾,功不在相牧下。盖其学究农、黄、术先卢、肩,接造化呼吸之侯,夺天地斡旋之机。因藉砭石梗仁、丹炉焦煅,以为调疗之资。于是自皮疲以讫膏宵,由术顶以放髓踵。一揣摩间,而脉络分明,究其全体根底矣。乃一试而沉疴起,再试而颠仆立;耋毙者康壮,婴危者宁谧。跻斯民于乐生之夭。锡斯世以灵长之福。又不欲自私帐中秘,嘉与方来含生,共登寿域。凡先圣之遗言,由儒之确见,辩论之
精,脉方之神者,尽采而集焉。噫!予所谓燮理阴阳,而功在宇宙;博济苍生,而泽被民物,朱子其无忝哉;志是业者,取而读之,自兹以后,必不至以愈为剧,以生为死,蹈于惘惘无知矣。于其镌也,遂跃然泚笔而弁诸首。融邑台山高题
回复举报
楼-01-:39
yanshoufeng
上尉8
五法1治神、
2知养身、
3知毒药为真、
4知砭石小大、
5知腑脏血气之诊等五种基本法则。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日知毒药为真,四曰知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养身]
词组调养身体。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一曰治身,二曰知养身。"
[智者]名词
能够顺应人的生理特点,进行养生锻炼的人。《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智者察同,愚者察
异。"
[养生]
词组1调摄生命活动,修炼身体之法。《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故主明则不安,以作养生则寿,殆世不殆。”
2顺应春时人体之生理趋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回复举报
楼-01-:27
yanshoufeng
上尉8
鼻窦炎口服液+养阴清肺口服液同时服用!服用一段时间再告诉我!
给大家拜年!
祝大家春节快乐!
医者父母心,热爱医学!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在新的一年里,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积极交流,
块添砖加瓦,健康发展多作贡献!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如何确定白癜风病因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zl/4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种药,就能让胆囊炎胆结石都消失
- 下一篇文章: 子宫毒素比其它毒素对女性的危害更大,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