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肠炎治疗 > > 正文 >

对虾吃料慢真正的原因在这里显微镜检带你

最近华南地区已经放完苗了,很多养殖户想赶着温度没降下来之前再出一次虾,但是很多养殖户在料台上发现白对虾的长便,害怕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今天就讲一讲肠炎的问题。南美白对虾脱便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有表现,有很多养殖户朋友在遇到脱便或者在提起料台的过程中发现料台上的粪便特别长,有些养殖户朋友遇到以后不引起重视,认为只是一两只问题不大,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是南美白对虾发生肠炎的一种表现,肠炎会造成对虾饲料吸收率差,导致对虾营养不良,身体消瘦等。一、肠炎原因肠炎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发生。一般而言,肠炎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细菌感染。近年来爆发性虾病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被普遍认为会引起对虾肠炎。当这些致病菌在肠道菌群中占据数量优势时,就会引发肠炎。因此,在感染病菌前,需要提前打造肠道有益菌群,彼此竞争、抑制,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众多一线高手验证,从放苗开始即拌喂活菌制剂,对虾肠道更健康,发病几率更小。2、藻毒素。据一线观察,池塘出现有害藻相后,虾子发生肠炎是大概率事件。实际上,在养殖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有害藻是较为常见的,但当有害藻在池塘中占绝对优势后,因絮凝成团或黏附饲料上被虾子摄食或有害藻衰亡释放藻毒素到水体中,才会导致对虾中毒诱发肠炎。一般而言,高盐度的土塘、高位池常见甲藻,低盐度土塘常见蓝藻爆发,容易引发肠炎。中晚茬为何肠炎多发?①气候:中晚造养殖,一般时间在5~11月,这期间气温偏高、雨水多,容易引起不良藻相(如甲藻、蓝藻),倒藻应激、弧菌滋生等问题,肠炎更易发生。②水源:5~11月多雨,河水带入大量有机质,加上养殖污水排放,外海水源条件较差,病菌滋生、有害藻横行。抽水入塘,感染风险大。③投喂:中晚茬虾水温高,摄食快。养户大多本着“吃完就加”的原则,持续不断加料,加料量少则五斤,多则十多斤。长期饱食,不仅肝胰脏遭受重荷,肠道亦会拉伸变形,蠕动能力变弱;肠道粘膜损伤,发炎。二、肠炎症状表观症状发生肠炎时,对虾的消化道呈现红色,胃部最明显,肠道后部也变红或肿胀,后盲囊混浊。进一步恶化时,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活力差、慢料、生长缓慢。严重时,肠道内无食物,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道韧性变差,易断,虾子少量偷死。微观镜检正常情况下肠道上的色素细胞是呈点状,扩散较少,当虾子应激较大或者肠道发生炎症时色素细胞扩散呈雪花状,当比较严重时色素细胞与炎症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氧自由基反应而呈现红色。根据对虾这一生理机制,我们对大量肠道镜检并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初步界定了肠道健康参考标准,如下图。在排除溶氧、有害藻相、应激等环境条件影响后,发现大多数慢料对虾,基本确定为肠炎所致。肠道镜检属于异常肠道或严重异常肠道,出现扩散、发红等情况。三、肠炎带来的养殖问题长速慢、体质弱发生肠炎后,肠道对饲料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虾子营养不良,出现瘦身、脱壳困难、长速慢;时间一长,体质与抗病力随之大幅度下降,出现损耗偷死或其他病害;快速败坏水质饲料经胃部磨碎,肝胰脏消化后,需要进一步在肠道消化、吸收。虾子肠炎后,肠道消化吸收利用少,大量需要进一步消化的微粒和可溶性蛋白直接排出水中,难以集污排出,水中快速恶化。四、预防方案关键点1、缓加料、多喂菌天气好时,平稳加料,并定期以“丰虾酵多肽”发酵料代替投喂一餐,减轻虾子消化负担;天气差时,减料或停料,避免饲料污染。坚持拌喂“丰虾酵多肽”这一类菌种多样化的复合菌种,有利于打造肠道有益菌群,提高抗病力。2、少应激、多修复养殖过程中,应激和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更是如此。一方面尽量避免应激,比如水温变化、倒藻等。3、勤排污、多换水环境极大影响致病因子发展和对虾体质。养殖中后期需勤排污,每天8-10次,配合换水和补菌,改善水质环境。环境改善不仅能降低肠炎发生率,也利于肠炎的恢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zl/1399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