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肠炎描述 > > 正文 >

关于高血压,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那些事

诊室中唯一不能缺少的往往就是血压计和听诊器。其它设施还可以包括体重仪,血糖仪,尼龙单丝(测神经敏感度)以及叩诊锤、小型便携式多普勒仪(探知足背动脉,测定踝动脉血压用)等。无论怎样,测血压是最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呢?

研究发现,往往有50-70%上下的人会有间断性或持续性高血压。

一般常见的高血压按发生持续度可分为持续性和发作性两种。持续性高血压往往需要按时服药。而最让人困惑的往往是发作性高血压,是否用药常会十分纠结:有些用了药的,发现血压在一天之内或一年之内有波动,用药怕把血压降得太低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头晕或视物欠清);不用药又怕时间长了对心脑血管有损。

对于高血压,除了把它作为一种疾病来看待之外,还应该考虑它是一种征象。换句话说应考虑是什么引起了高血压。当然有些人的高血压有遗传性。这样的人,父母双方往往至少有一方有高血压。还有一些人的高血压是别的因素引起或加重的,搞清这些因素也十分重要。这些因素有哪些呢?以下共分九个方面分述。

一饮食不当引起的高血压

饮食中含盐量较高,口味较重。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含盐量可达长江以南地区的2-3倍,而北方的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南方。饮食中含盐量较多,会产生使水分更多滞留体内的作用,从而使血压增高,这就是水钠潴留现象导致的高血压。

另外有些人吃肉(蛋白质)较多,每日摄入蛋白质过量,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在血液中形成十分浓稠的(肉汤样)的血流,这样的血流同时需要大量水分来稀释(吃肉多的人往往很“叫水”)。这部分用来稀释的液体会一直滞留在血管内(使血容量显著增加,血压升高),直到身体把这部分肉消化吸收完成。而这往往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这段时间血压可能都会高于吃肉少的时候。有些人每天需要外出应酬,酒肉不断,血压也就自然没有下降的机会了。时间长了,动脉由于长期高血压产生了动脉硬化,血压就被固定住,不会再下来了。只有靠用药才能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建议:

也不会像吃肉那么愉快。但也不一定要纯吃素哦,凡事适度为好。少盐,可用酸味补充一定的口味,咸菜适当吃,不要过量,逐渐养成“口淡”的饮食习惯。减少饮食中过多的肉类,学会在“和平年代”和“富足年代”生存,别只知吃肉而不知其后果。

二紧张和焦虑引起的高血压

常有一些患者存在紧张性高血压,一面对医生就发生“白大衣性”高血压。如果数他们的心率会发现,往往有心率偏快的现象,比如高于90-次/分。这种高血压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

建议:

学会用调整呼吸(加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平时注意主动舒缓情绪,包括听音乐、练书法、养宠物、做冥想都是不错的选择,最主要的还是不要把生活节奏调到自己无法接受的程度,注意劳逸结合。有时容易紧张不过是表面现象,其本质可能是进食不足,劳累过度,身体透支等。当然多次测量血压,取平均值也是能去除偶然紧张因素的方法。

三测量方法不当引起的高血压

有些人测血压时没有坐直身体,胸腔受限,呼吸不畅会使血压增高;有些人测血压时翘二郎腿使下肢供血受限,回流受阻,导致血压升高;有些人测血压时没有正常呼吸,憋气使血压升高。

建议:

首先了解这些会使血压测出高值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应避免这些引起血压升高的姿势,平时无论站位还是坐位,都要尊古人训:“站如松”,“坐如钟”。看来挺直胸膛,维持呼吸顺畅,对避免血压升高也有好处。同时应尽量改掉翘二郎腿这一不利于健康的习惯。

四活动不足引起的高血压

常看到一些平时活动很少,需职业性久坐的一些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不仅上班坐着,上下班开车也是坐着,每天走路不超过步。他们的血压常表现为低压或舒张压较高(比如/mmHg)。身体在缺乏活动的情况下,血流缓慢,再加上呼吸幅度相对小(运动时单位时间吸入的氧气是静态的5-10倍,静态较少),吸入的氧气较少,身体各脏器,包括脑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也是常态。这样身体就不得不升高血压以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时间长了,血压高也就成了常态。

建议:

上班族、久坐族每天应加强走路,最好每天能达到-00步,也就是除了日常工作生活中那-步,差不多还要单独再去走-步。如走得快的,大概需要1小时左右。如果走,最好能在室外,这样空气新鲜些。如在家里或健身房用跑步机走,就需要开窗通风,这样改善缺氧的效果会更好。能跑步的人也可以走跑结合,这样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走跑后,做操也会改善全身躯干及四肢的状态,循环好了,血压自然会相对较好。运动之初应循序渐进,不要冒进,觉得心慌应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增加心脏负担。

五环境缺氧引起的高血压

目前有不少人处在居室或办公室缺氧的条件下:冬天怕冷不敢开窗;夏天怕空调费电不敢开窗;家住高层嫌风大不愿开窗;住低层嫌吵不肯开窗;家里有个阳台都要封起来利用上,这样想痛痛快快吸个新鲜空气就变得越来越奢侈了。很多写字楼都是智能大厦,每层楼可开的窗户少而又少,甚至有完全封闭,必须仅靠新风系统换气的大厦。还有百货商场、大型超市也常常是封闭的,需要靠空调换风,如新风比例不足或换风慢往往会使身处其中的人不足半小时就陷入脑缺氧状态,这时缺氧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身体发热,血压也会升高。症状会感觉头晕,不少人认为这是血压高引起的头晕,其实这里的因果刚好相反,是缺氧头晕引起的血压高。

建议:

经常注意开窗通风,即便是冬天,也应该经常开窗开门,待空气换得差不多了再关门窗。如果人多换气的频率就应该在每小时1-2次(当然持续换气更理想,但往往这样保温又有问题)。同时在封闭环境待1小时以上应争取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待几分钟,相当于“课间休息”。为了提高这几分钟的吸氧效率,可以采用小跑、跳跃、深呼吸等方法。同时呼吁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应有开窗换气的责任人,老师应督促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尽量不要在室内,多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缓解疲劳,减少全身各部位缺氧的发生。这一举措对有些血压容易升高的人,也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六降糖不当引起的高血压

有些糖尿病患者本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却因怀疑口服药“损伤肝肾”而提前使用了胰岛素。由于胰岛素单独使用有时很难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因此常须不断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大剂量的胰岛素引起水钠潴留现象相对比较明显,因此大剂量使用胰岛素者血压常常相对较高(比合理调配降糖药,减少胰岛素用量后)。

而且大剂量胰岛素更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有时查血糖的绝对值并不低),常见于餐后3-4小时或下餐前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全身发热、出汗、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增高等)。还有些患者为了使血糖尽可能“正常”,采用了不适当的血糖控制标准(过严),致使降糖药物使用过度或饮食控制过度。这样身体对现有的血糖标准并不适应,也会产生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使血压升高。

建议:

联合使用降糖药物,尤其应该首先考虑低血糖较少,用后血糖波动不大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另外制定降糖标准应避免一刀切的单纯思维。更多地从糖尿病患者的主观感受入手,仔细分析,兼顾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以及血糖下降速度,同时兼顾患者的年龄、病程、进食以及合并症等情况。

七体重超标引起的高血压

有些患者年龄不大,高血压家族史也没有,却年纪轻轻就发现血压较高。由于胖人的血容量随着体重的增加也会增加(有点像怀孕的人),血容量增加会使血压也相应增加。但毕竟心脏和血管还是原来的,为适应这种肥胖的变化,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睡眠缺氧在胖人也是常态,这也会使夜间乃至全天血压居高不下。时间长了,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自然不期而至。

建议:

积极减肥,给心血管松绑。但注意减肥应在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逐步推进,不应急功近利,图谋速减,贵在坚持,并无捷径。

八天气变化引起的高血压

每到气温或天气变化明显时,就会发现患者的血压存在比较同一的变化规律。比如天气晴朗,气温适宜时血压都比较理想。天气骤冷或变阴,血压会比较高。常有一些患者提到,到天热的地方住一段,血压就比较好,降压药也可以减掉一部分或完全停掉。到冷的地方,只需几天,血压就升高了。其实“天人合一”在这里体现得十分透彻。人体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变化的晴雨表。

每年的11月初立冬后,2月立春前后,5月初立夏后,8月初立秋后,在节点附近血压变化会比较突然,有时不及时调整用药常会有身体的明显变化,这些时间点前后也常常是急诊室忙碌的时节。这里面只有立夏后血压会显著下降,有时降压药需适当减少,而在立秋到中秋这段时间往往需逐渐恢复减去的降压药。在11月到2月之间是每年血压最高的时间段,这段时间血压和心脏需要密切







































吉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ms/901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