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不明原因引起的结肠黏膜的糜烂溃疡。临床表现以便频腹泻、黏液脓血、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多发于20-30岁的年轻人,最近50-60岁的老年人也逐渐增多。症状时好时坏。
发病原因
确切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结肠黏膜的异常免疫反应是发病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体内抗体的异常反应,使大肠黏膜造成损伤。一般认为与遗传,生活、饮食、环境、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症状主要以便频腹泻、黏液脓血、腹痛发热为主。严重时会出现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此病根据其病程的特点将其分为:初发型;慢性持续型;慢性复发型和急性爆发型。临床多依据排便的次数将本病分为轻、中、重度,大便4次属轻度,6次者为重度,二者之间属于中度。另外大便有黏液脓血者属于活动期,无脓血黏液便多属于缓解期。
体检大便常规+细菌培养;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结肠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结肠镜+结肠组织病理检查。通过结肠镜可以了解病变的特点并确定病变的范围属于何种类型,如直肠型、乙状结肠型、左半结肠型、右半结肠型、全结肠型等。
治疗方法轻中度患者一般以口服中药或西药治疗,慢性持续性患者可以配合灌肠治疗;规范、系统的用药持续3~5年时间。重度患者需要住院,给予禁食、输液等支持疗法。必要时采用免疫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治疗。
如果经规范、系统的治疗仍不能改善症状导致身体营养不良或考虑有恶变情况时,就需要将结肠切除。另外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十年以上,癌变率风险增高,需要严密观察。
如何控制病绪规范、系统的用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饮食方面少食辛辣,食物初次饮用的要少吃,待无明显不良反应时再逐步增量;不能贪凉饮冷,注意随天气增减衣服;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主动增强释放排减压力的能力。
北医院的张燕生副院长依托中医理论,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张教授根据其临床表现将之归为中医外科的“肠痈”范畴。并认为“肠络瘀滞”是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所在。他根据辨证将本病分为初起、成脓、溃后3个阶段,分别采用消、托、补法来治疗,在每个阶段施用不同的“活血化瘀,疏通肠络”的药物,以期达到“靶向”治疗的效果,为“绿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奠定了基础,得到了国内外患者的好评。
病例分析麻麻为什么不给我吃骨头了千万别喝蜂蜜我是认真的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ms/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