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陈毅提出去北戴河疗养,秘书起初反对
年1月10日,在北京八宝山纪念堂内,周总理沉痛地念着:
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周总理的声音缓慢而沉重,不足六百字的悼文,中途却存在两度哽咽。
礼堂外天寒地冻,呼呼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像人们的脸上割去,而它更像一把把的钢刀刺痛着礼堂内外一百多位国家领导人和越聚越多自发来悼念的群众。
当时,毛主席由张茜和西哈努克亲王扶着,悲伤至极。张茜真诚地说:“主席,您坐一下就回去吧!”
毛主席摇摇头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
张茜连连摆手说:“这怎么敢当啊。”
毛主席回复道:“把黑纱戴在我的大衣上。”
一、突发重疾
年,中央政治局决定将一批住京的领导人疏散到各地,陈毅被派往石家庄。
临行前的晚上,跟随了陈毅十年之久的秘书杜易仔细帮陈毅收拾这日常用品和办公物品,生怕遗漏了什么。他心中暗暗地为领导担心,此前给陈毅做了十年的秘书,没有人会更比他了解这位老领导,陈毅身体不好,石家庄环境和医疗条件不比北京,此去不知道是否能适应。
陈毅同样也了解这位跟了自己十年的秘书,等杜易收拾好物品的时候,把他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小杜啊,此次分别不知道何时再见,你在北京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为祖国多做贡献!”
杜易眼圈红红的,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生怕一开口眼泪就会掉下来。可是他没想到,两年以后,等他的老领导再次回到北京时,却身患重疾,瘦了20多公斤,连走路都需要张茜搀扶着,看上去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
年的一天,陈毅突感腹痛难忍,接着又有了腹泻的症状。当地的医生只给开了止痛和止泻药,根本就不管用。
张茜心急如焚,马上向中央军委申请,带陈毅回京治病。可期间又被庐山会议耽搁,一直到十月,才得以回京。
杜易看到曾经叱咤风云的老领导如今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十分心痛,医院治疗。可又是各种波折,一直到十月底,陈毅才住进医院。
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医院了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有查出病因,而此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躺在病床上的陈毅非常焦急,极力要求出院,外面还有那么多的工作等着他,而自己却在浪费医疗资源,既然检查不出来什么,腹痛还能忍得住,就可以继续工作。
无奈之下,杜易帮医院会诊,这次找到了病因。因为陈毅右腹有一个硬块,而且有痛感,怀疑是急性盲肠炎。经过再三考虑,决定给陈毅做手术。
然而,一直到打开陈毅的腹部之后,医生才发现了真正导致腹痛的元凶,不是盲肠炎,而是靠近肝曲处的结肠癌瘤,此时,这个瘤就像一个箍紧紧地卡住了肠子,而且更可怕的是,此时癌细胞已经开始疯狂地转移。
眼前的情形打了医生一个措手不及,手术室里的医生以及器具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的病情。
当周恩来知道陈毅的病是癌症的时候,医院领导作了指示,必须全力抢救陈毅,无论需要哪个医生,都要请过来。
经过多方努力,历经五个小时,医生才尽可能地切除了病灶。可没想到,下了手术台的陈毅还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术后感染、高烧不退,心肌梗塞,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考验着陈毅和医生。
此时的陈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病不是简单的肠炎,当他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的时候,作为从战火里走出来的老革命,并没有被病魔吓到,反而把它们当作是战场上的敌人,很乐观地说:“癌症嘛,它长到哪里我们就切到哪里,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时,为了给陈毅治病,周恩来还特意请来了华侨医生吴桓兴,他是国内医院院长。吴院长翻阅了陈毅以往的医疗档案,惊奇地发现,早在几个月以前,陈毅就有了明显的癌症症状。体重持续下降了20多公斤,这就是典型的癌细胞侵蚀身体的症状。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和医生们对于癌症的认识不足,使得陈毅的病情足足耽误了81天,想到这里,吴院长十分痛心。
为了尽量延长陈毅的生命,吴院长亲自为他制定方案。众所周知,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是非常大,医生们担心陈毅在治疗过程中太难受,陈毅还宽慰他们:“以前在游击战争的时候,我一条腿受伤,照样天天跟敌人周旋,腿发炎了,就涂点万金油,化脓了就自己动手挤掉,那个滋味可比现在难受多喽。尽管按照你们的方案来,不用担心,我可以忍受。”
在吴院长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陈毅的身体慢慢有了好转。在五一劳动节这天,他还登上了天安门,参加了毛主席主办的宴会。大家见他精神不错,都欣喜地以为病情已经好转。周恩来看着陈毅胃口不错,医院搞错了病因。
只可惜,事与愿违的是,在半个月以前,医院就已经发现癌细胞已经向多处转移了,医院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延长陈毅的寿命,并减少痛苦。
年7月,陈毅提出去北戴河疗养,医生考虑再三,最后同意了他的要求。医生的做法令杜易很不解,北京有着最好的医疗资源,现在癌细胞已经扩散,为什么不抓紧治疗,反而还让他去北戴河呢?
吴院长叹了一口气说:“陈老总要去就让他去吧,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了。”
杜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能接受和蔼可亲的老领导有一天会离开他们。但是,想着北戴河气候宜人,让领导去看看蔚蓝的大海,看看飞翔的海鸥,心情肯定能好起来,说不定病就能好起来呢。
二、战友相见,忆往昔峥嵘岁月
在医院待了好几个月,陈毅已经闷坏了,来到北戴河之后,置身于碧海蓝天之中,每天海边走一走,累了就回去和张茜在一起看看书,这样的日子让陈毅感觉到久违的舒畅。
更令他开心的是,朱德、聂荣臻夫妇也来到了北戴河修养。三位从战火里走出来的元帅,一起经历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现在在一起更是有说不完的话,这对于陈毅来说是一段难得的幸福时光。
年8月16日,周恩来到北戴河汇报工作的时候去看望了陈毅,俩人在阳台了谈了一个多小时,他还嘱咐陈毅说:“你一定要好好修养,不要洗海水澡,党和国家还等着你回去呢!”
由于时间紧张,周恩来委托陈毅去看望朱老总。朱老总得知周恩来在工作之余还惦记着他,百感交集。他和陈毅回忆起四十多年前南昌起义时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工作、共同战斗的日子。
在南昌起义中,在人民解放军授予的十大元帅中,有八位就与此次运动此次运动紧密相连。在南昌起义后,朱毛两部顺利在江西会师,在这个阶段,陈毅与朱德也成为最亲密的战友。
朱德担任红四军军长、军委书记,陈毅则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两人在工作上的合作非常合拍。他们一起部署和指挥了七溪岭战斗并取得了巨大胜利,这次战役对于井冈山根据地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此,朱德、陈毅惺惺相惜,即便在以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两人也以诗词来传递他们之间的友谊。
朱德曾在年12月写下了《我为陈毅同志而作》,称赞陈毅在游击战争结束的时候动员游击队员下山接受改变。礼尚往来,陈毅也在同年11月写下了一首《平山呈朱德同志》称赞他在河北平山活动中领导有方。
两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欣赏,也相互激励着前进。
此外,陈毅与聂荣臻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两人不仅是老乡,还相识于法国留学期间,曾经一起勤工俭学,那个时候就结下了坚实的友谊。陈毅给聂荣臻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开朗,有文采,有口才,思想进步,是一位不可不多得爱国之士。
在抗战时期,两人都在不同的战区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又分别在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在陈毅任外交部长时,曾经对领导科技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子硬,得靠导弹、原子弹,否则腰杆子硬不起来啊!”
聂荣臻为了支持陈毅的工作,他说:“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
年8月26日,同在北戴河疗养的陈毅对聂荣臻说:“我们两个是老乡、老战友、老朋友又都是老头子,今年是建军45周年,我们也参军45年,这么特殊的日子我们俩合影留念一下吧!”
聂荣臻欣然答应:“那很好嘛!”
于是,两位曾经驰骋疆场的将军,穿着普通的军装,在北戴河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三、一代伟人的离世
陈毅在北戴河度过了一段难得快乐时光,可天不遂人愿,癌细胞一再吞噬着他的身体。
11月6日,陈毅病情突然恶化,此时的他已经不能进食,紧靠着营养液维持着。周恩来听闻,医院接受治疗。
只可惜,回天乏术,癌细胞已经侵占了他的身体,年1月6日,陈毅陷入了昏迷。
在这期间,陈毅的好友,周恩来、朱德、聂荣臻,叶剑英都相继来看望他,看着这位曾经同生共死过的战友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他们不禁潸然泪下。
在年1月6日,陈毅永远停止了呼吸,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一句话是:“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fl/15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仔猪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 下一篇文章: 她是香港三届影后3岁街头乞讨,12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