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炎 > 肠炎分类 > > 正文 >

反酸虽常见,却并非小事

  不少人都把反酸当成一种常见的、无危害的、了不起就是口腔有点不舒服的现象,感觉就是“不过吃多了而已”,临床发现,70%的胃病与胃酸有关。有超过70%的人曾有过反酸、烧心等胃部不适,但只有10%的人会选择就医。

  不选择就医的大概是不知道胃反酸会带来什么危害:

胃溃疡:胃酸过多就会导致胃粘膜被胃酸给消化腐蚀掉,造成胃、肠穿孔,也就是“自己吃自己”,即我们所说的胃溃疡;

慢性胃炎:胃酸过多会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进而引起炎症;

反流性食道炎:胃酸过多造成胃粘膜受损,进而可能会出现水肿、出血等现象,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相关疾病就随之发生;

口腔问题:反酸上逆到口腔,会腐蚀牙齿

食道癌:早期的食道癌其表现也是单纯的反酸、烧心

诸如此类等肠胃疾病,反酸还是要引起重视。

胃反酸时,医院及时诊治以外,还可以配合艾灸做治疗

选取穴位:中脘穴、胃俞穴、脾腧穴、公孙穴

操作方法:每个穴位艾灸15-30分钟/次,每天或者隔一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间隔3-5天才能实施下一个疗程。

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属任脉。

胃俞穴主治胃脘痛,胸胁痛,恶心呕吐,翻胃,腹胀,腹泻,肠鸣,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消化性溃疡,肝炎,腮腺炎等病症,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胃炎、糖尿病、失眠等,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功效,其位于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

脾腧穴主治胃溃疡、脘腹胀痛、胃下垂、胃炎、神经性呕吐、贫血、肝脾肿大、背痛等病症,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的作用。其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左右旁开两指宽处。取穴时,采用俯卧位取穴。

公孙穴主治胃痛、呕吐、腹痛、心烦、失眠、腹胀、食不化、颜面水肿等疾病,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的功效,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其位于位于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取穴时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除去使用艾灸缓解反酸以外,反酸时还要进行一些必要处理:

1.反酸时,应让身体保持坐姿,不要随意乱吃药;

2.可以喝杯温开水缓解,稀释胃酸;

3.如果当时空腹,可以吃几片苏打饼干,缓解不适;

4.睡前不要吃太多,吃得过多最好活动一下;

5.医院就诊。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cyfl/1241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kwwa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