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某猪场一起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
梁瑜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甘肃定西)
摘要:本实验过临床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方法对一起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采用硫酸庆大霉素、病毒灵、环丙沙星、痢菌净注射液、黄连素片、口服补液盐和碳酸氢钠治疗的第一组仔猪在用药5d后4头仔猪中的2头精神沉郁症状没有好转,最终因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死亡;另2头仔猪在用药10d后腹泻症状消失,消瘦得到控制,逐渐恢复健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第二组仔猪在治疗一周后5头仔猪在均全部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见效快、费用低和预后良好,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传染性胃肠炎;诊断;防治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介绍
甘肃省皋兰县某养猪场,场内3头母猪于年3月下旬产仔32头,产后一周,9头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和吃奶减少或停止,出现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白色和黄绿色,稀薄如粥样,且粪便中含有少量未消化的凝乳块,继而发生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
1.2试验器材与药品
1.2.1试验器材
体温计、注射器、听诊器、手术刀、镊子、一次性无菌手套、医用口罩、脱脂棉和纱布。
1.2.2治疗药品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购自山西易多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兽药字()。病毒灵,购自山东济兴医化有限责任公司济宁兽药厂,兽药字()。盐酸环丙沙星,购自四川省佳华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兽药字()。维生素B1,购自山西省芮城科龙兽药有限公司,兽药字()。痢菌净注射液,购自山西省芮城科龙兽药有限公司,兽药字()。黄连素片,购自山西易多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兽药字()。口服补液盐,购自河北世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冀饲预字()。碳酸氢钠注射液,购自山西兆易生物有限公司,兽药字()。黄芪多糖注射液,购自江西省科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兽药字。
1.3诊断方法
1.3.1临床检查
(1)问诊:询问饲养管理人员这3头母猪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发病数、死亡情况、发病的经过、可能的病因、畜群流动情况和发病后主要症状持续的时间和程度;既往病史,包括患病动物所在畜群场过去的患病情况、是否做过手术(如去势、断尾)、是否发生过类似疾病及经过和转归情况、预防接种情况、饲养管理情况、畜舍的消毒卫生情况、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情况和繁殖方式。
(2)视诊:观察患病动物的精神状况、体格发育、食欲、步态、姿势、被毛与皮肤、呼吸状况、可视黏膜颜色、分泌物以及粪便的性状。
(3)触诊:将一只手放于病猪皮肤上,判断皮肤的温度、出汗情况以及皮肤弹性。
(4)叩诊:以左手的中指作为板指紧贴于叩诊部位,以右手的中指作为扣指,叩击板指,听取所产生的叩诊音响。
(5)听诊:用听诊器听取病畜的心率、心音和肠蠕动音。
(6)嗅诊:嗅闻患病猪粪便的气味。
1.3.2剖检检查
(1)外部检查:检查病死猪的皮肤是否有异常、眼结膜的颜色和分泌物、四肢状况和后躯粪便污染情况。
(2)固定和剖腹检查脏器:将病死猪仰卧,四肢向外展开绑定;在腹部常规消毒,沿腹壁正中线用手术刀切开,向两侧分离,露出腹腔脏器;将脾、肠、胃、肝脏和肾取出,逐一检查病变情况。
1.4治疗方法
对确诊的病例,分成两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第一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案如下:庆大霉素2mL/头,口服,每日1次;在饮水中按使用说明添加病毒灵和环丙沙星饮水剂,连续饲喂一周;维生素B1注射液(2mL:0.1g)2mL/头~5mL/头,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d;痢菌净注射液仔猪2mL/头,肌肉注射,并内服黄连素片,每次1~2片,每日2次,连用2d~3d,同时将口服补液盐溶于水中自由饮用,且灌服碳酸氢钠。
第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如下:黄芩15g,白芍、黄连、黄柏、诃子和栀子各18g,郁金36g,大黄50g,煎水灌服,每日1次;同时按照说明书给予庆大霉素和碳酸氢钠溶液口服,黄芪多糖注射液,肌内和皮下注射,一次注射2mL,每日1次,连用3d,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结果2.1诊断结果
2.1.1临床诊断
通过临床检查得知,在3头母猪中,其中1头母猪曾有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史。哺乳仔猪检查发现,其皮毛不整、没有光泽和皮肤苍白干燥且没有弹性,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反应迟钝、腹围变大和呼吸加快,用体温计检查发现其平均体温在41℃左右,叩诊时呈鼓声,触诊胃区有疼痛反应,听诊时肠音高朗、连绵。仔猪先出现呕吐(图1),随后排粪次数增多,呈现频繁的水样腹泻(图2),排出的粪便黄浊、污绿或灰白色,里面夹杂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具有特殊的恶臭味,仔猪尾部及后肢污染严重,出现脱水和消瘦,体重急剧减轻。
图1仔猪呕吐
图2仔猪水样腹泻
2.1.2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检查发现,尸体明显脱水,胃肠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炎症,主要病变见于胃和小肠,病死哺乳仔猪胃肠膨满(图3),胃内有黄白色的酸臭、污秽、絮状和未消化的凝乳块以及气体,胃底部黏膜有出血和充血症状。伴有小肠扩张,肠壁变薄和透明鼓气(图4),肠腔里有大量泡沫状黏性液体,肠系膜充血和出血,并且肠系膜淋巴结肿胀[9]。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大量衰落坏死,肠黏膜绒毛明显萎缩,肠壁弹性下降,肠管扩张松弛呈透明状,特别是空肠的肠壁薄且透明;肾脏、肺脏和心脏实质器官没有明显的病变[10]。
本病的确诊还可以用实验室诊断等其他方法,但由于现有条件不足,所以本案例中我们仅采用了常规临床检查和剖检的方法。
图3仔猪胃肠膨满
图4仔猪肠壁变薄,透明鼓气
2.2治疗结果
第一组的4头患病仔猪采用西药治疗,用药5d后,其中2头仔猪精神沉郁症状没有好转,有时一日腹泻次数多达八次,最终因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死亡;其余2头仔猪在用药10d后,腹泻和脱水症状消失,消瘦得到控制,逐渐恢复正常。该方案治愈率为50%。
第二组的5头患病仔猪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药3d后精神好转,被毛变得光滑,食欲明显增强,呕吐停止,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经过一周的治疗后,腹泻症状消失,粪便变得黏稠,消瘦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消失,5头患病仔猪全部康复。
3分析与讨论3.1病因分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可使各个年龄阶段的猪感染发病,尤其是初生仔猪。该猪场发病的原因是母猪带毒、哺乳仔猪自身抵抗力弱及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母猪、仔猪和环境三方面因素。
根据病历记录,这3头母猪中其中1头在育肥期曾有过吐逆和腹泻的记录,因此,带毒母猪是本病的一个主要传染源[11]。本案例中,哺乳母猪的饲料搭配不合理,喂食没有规律,母猪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补充,致使机体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母乳质量下降,导致了仔猪抵抗力低下,从而引发本病。
初生仔猪的胃肠系统发育不健全,对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导致病毒在胃肠道内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猪传染性胃肠炎。
产后一周的仔猪免疫防御性能不健全,主要依靠母乳中的母源抗体抵御外界疾病的入侵。当母猪营养差时,乳中的免疫因子逐渐减少,外界各种不利环境因素使得仔猪抵抗力降低,改变了其小肠内环境,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定植创造了条件,进而诱发或加重新生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此外,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善和抵抗力弱,在气温突然下降和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本案例中,皋兰地区天气突然变冷、昼夜温差过大和猪舍温度过低是引起本次疫病发生的重要自然因素。
3.2治疗分析
到目前为止,猪传染性胃肠炎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应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防止其迅速蔓延扩散,造成更严重的损失[12]。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治疗效果,切不可过早放弃实施治疗方案。本案例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且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由于该病发病迅速和传播快,猪场要高度重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要在尽可能控制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3.3与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相似处:病原为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和严重脱水,仔猪病死率高;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主要采用疫苗预防和对症治疗。
不同处: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病变仅限于小肠,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常存在于患病猪的多种器官;猪流行性腹泻流行期可持续5~6个月之久,而猪传染性胃肠炎一般为1个月,很少超过2个月;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相比,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1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实验室诊断采用先分离病毒后接种易感猪的方法,猪流行性腹泻采用先分离病毒后检测抗原的方法;镜检时,患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猪空肠绒毛长度与利贝昆滤泡深度之比约为1∶1,而患有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猪两者之比约为2∶1或3∶1[14]。
3.4防治措施
3.4.1加强饲养管理
为哺乳母猪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标准,饲喂全价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使其所产仔猪可以吸收充足且有价值的养分来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猪场应做好初生仔猪的保暖工作,防止昼夜温差使猪群受凉感冒,并保证猪舍拥有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密度、通风良好、干燥和清洁。此外,产房应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且尽早让初生仔猪吃上母乳,提高抵抗力。
3.4.2加强猪场环境消毒,提高免疫力
消毒是猪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猪场必须重视消毒,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建立消毒室、更衣室和洗手间。同时,严格控制进出人员,监督其穿戴规定的制服进出猪舍,对所有进入场区的物品和设备都应进行熏蒸消毒,并对进出车辆及时清洗和消毒。猪舍要确保消毒彻底,不留卫生死角,并定期调换消毒池内的消毒药液,避免减弱消毒池内消毒药液的有效性,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此外,猪场还应及时清除场区内的杂草和垃圾,可在猪舍门窗前放置一个装有洗衣粉水的水盆或使用灭蚊灯防止蚊蝇滋生,采取器械(鼠笼和鼠夹)防止鼠害侵袭。防止猪传染性肠胃炎通过粪便传播的一个有效措施是及时清理排泄物,同时应保证猪场的饮水清洁无污染。
3.4.3自繁自养
有条件的猪场应以自繁自养为主,净化猪群,尽可能避免病原的带入。必须要引进猪苗时,一定要建立可供隔离观察的隔离场所,做好现场检疫和实验室检验,在饲养一个月确保猪苗健康后方可进行混群饲养。
3.4.4重视管理,定期消毒
畜舍常用0.1%苯扎溴铵溶液(新洁尔灭)、0.1%次氯酸钠溶液、0.3%过氧乙酸溶液和10%~20%新鲜石灰乳消毒,运输车辆清扫后用0.1%聚维酮碘溶液或4%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消毒。
3.4.5母源免疫
妊娠母猪在产前2~5周期间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和弱毒苗免疫,可使仔猪在母体中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增强其免疫力,防止该病的发生。
3.4.6药物预防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管理人员可按照使用说明书加入兽用黄芪多糖,它具有强心健脾、保护肝肾和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能快速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还可将1mL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灌服给所有刚出生的仔猪,以提前预防本病的发生。
4结论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要本着“养、防、检、治”的原则,并根据饲养标准进行科学饲养管理。冬春季,猪舍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对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圈舍和用具的卫生,定期消毒,从源头消除污染,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生产成本[15]。按照《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猪场需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测。发病后,可根据呕吐、腹泻和严重脱水等临床症状运用西药和中草药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加强仔猪的保暖措施,减少应激反应,降低仔猪死亡率,最大限度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为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5篇,略)
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zysx/13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儿童胃肠炎多发,怎么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