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德林社
文|金卫
“葫芦娃也要上市了”。
不过,这个葫芦娃不是我们熟知的动画,而是一家专注于儿童用药的医药企业: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葫芦娃”)。
在我国儿药方面,素有“北有小葵花、南有葫芦娃”的描述。葵花药业已于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而葫芦娃闯关并成功拿到证监会的上市批文。
最近,葫芦娃正式公布招股书,公司拟公开发行万股募资1.5亿用于儿科药品研发、营销体系及品牌推广建设等。
作为药企,葫芦娃的销售费用占比奇高,年营收13亿,销售费用达到5.5亿,其中绝大部分是业务推广费,而同期的研发费用只有万,仅占营收的5%。且实控人之一的汤旭东曾因行贿获刑一年。
营收复合增长达到50%
葫芦娃成立于年6月22日,公司定位于儿科用药,从事中成药及化学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范围涵盖呼吸系统类、消化系统类、全身抗感染类等多个用药领域。
市场上,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肠炎宁等则是出自于葫芦娃,这两款产品在OTC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二。
截止目前,葫芦娃共有项药品批准文号,其中57种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96种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公司拥有“葫芦娃”、“葫芦爸”、“葫芦妈”三大品牌为主体的葫芦世家系列产品群。
年至年,葫芦娃的营收分别为6.5亿、9.8亿、13.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8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万、1亿、1.2亿,同比分别增长46%、%、20%。
不过,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营收只有2.5亿,同比下降6%,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告负,为-万,较去年同期下降.95%,公司称主要是药品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和包材采购支出增加所致。
从公司产品收入结构来看,呼吸系统药物是葫芦娃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达到50%以上。这些药物包括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注射用盐酸溴己新、复方板蓝根颗粒等。除此,还有一大类是消化系统药物,两者对公司的毛利贡献率在75%以上。
药品的毛利率一般较高,以葫芦娃年报告为例,呼吸系统药物的毛利率为54%,消化系统药物的毛利率是75%,平均毛利率是62%,这几年整体呈上升趋势,除了公司自身因素,一个很重要因素在于“两票制”改革。
所谓的两票制,是指在药品流通过程中,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这项改革意在压缩药品流通层级,减少药品层层加价情况,从而挤掉药价虚高成分。年起,两票制在全国推行。
两票制实施前,医院终端客户销售产品主要以传统经销渠道为主,两票制实施后,转为以配送渠道实施产品的销售。“由于配送渠道的定价明显高于传统经销模式,配送渠道毛利率明显高于传统经销模式。”这直接带来了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上升。
销售费用占比达42%
在药企行业,高额的销售费用比比皆是,而葫芦娃药业显然未能“逃脱”药企销售费用高企的普遍现象,而且有些夸张的是,销售费占到营收的半壁江山。
年至年度,葫芦娃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5亿、3.9亿、5.5亿,占同期营收的22.2%、39.4%、42.0%,而同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万、.4万元和.0万,均低于营收的5%。
葫芦娃将销售费用占比逐年上涨,归于主“两票制”政策实施,传统经销模式转变为配送商模式,“配送商模式下配送商主要为具有较强配送能力、资金实力和商业信誉的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由其直接销往终端医疗机构,销售费用由公司承担。”
葫芦娃的这意思是,两票制改革,销售费用大增是主要是给付了中间流通商大量的费用。按其说法,费用率大幅上涨,是符合医药行业的特征。
再看销售费的主要构成,包括业务推广费、职工薪酬、广告宣传费等,其中业务推广费又占到大头。其中,年至年,这三年的推广费分别是万、3亿、4.3亿。这个增长速度让人惊叹。
葫芦娃解释说,全国推广实施两票制,使得原由代理商承担的业务推广费转由公司承担,导致公司销售费用支出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医院终端的产品销量有所增长。
具体的推广形式,一般是通过学术会议、主动拜访等方式,推广服务商帮助公司拓展新的商业及终端市场,并与配送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订单发货配送有序衔接;已建立销售及合作关系的客户,则需要进行持续跟踪等。
具体的推广费主要分为市场调研费、学术推广费、渠道拓展及维护费,其中年学术推广费达到1.8亿、渠道拓展及维护费为2.3亿。
从招股书上看,学术推广费自年以来逐年上升,年上涨幅度较大,这可以理解为“两票制”政策实施,公司加大投入进行产品学术推广。这也就是说,虽然国家推行两票制改革,压降流通环节费用,但是学术推广的费用并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长。
这几年,药企贿赂腐败案高发,像最近恒瑞医药行贿事件爆发,药企的带金销售再次受到社会
转载注明:
http://www.kwwaw.com/bfbz/14385.html